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来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 B.水土流失 |
C.酸雨 | D.气候变暖 |
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 B.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
C.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 D.干旱和大风现象 |
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建设巨大航运网 |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 D.兴建众多大坝,疏通河道 |
下图中的阴影区表示某种气候类型在M、N两个国家的分布位置和范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关于M、N两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都属于现代型 |
B.两国都有大牧场放牧业 |
C.两国的工业都集中分布在东北部 |
D.两国都是世界著名的粮食出口国 |
关于图中M、N两国阴影区气候空间分布范围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①夏季风受地形的影响:M国比N国显著 ②阴影区沿岸受洋流的影响:N国比M国大
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N国比M国小④国土面积:M国比N国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下表所列数据为某四个国家季风水田农业生产情况统计。据表回答下列各题。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日本、印度、中国、泰国 | B.印度、中国、泰国、日本 |
C.中国、泰国、印度、日本 | D.泰国、日本、中国、印度 |
以下关于该农业地域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地块狭小,所以生产国的机械化水平都很低,水利工程投资较大 |
B.虽然精耕细作,单产量较高,但因为人口压力大,仍属于粗放农业 |
C.主要以家庭农场为单位进行生产,规模较小,商品率较低 |
D.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匹配较好、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 |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潜水位的季节变化柱状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云贵高原 | B.松嫩平原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黄土高原 |
当该地区潜水位达到一年中最低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河套地区出现凌汛现象 |
B.江淮地区进入伏旱 |
C.东北平原小麦开始收割 |
D.温带气旋频繁影响欧洲南部地区 |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称:如果人类继续向大气中增加碳排放,当全球平均气温上升12℃时,地球冰川将全部融化,海平面将上升66米,全球许多地区将被海水淹没。下图为“南极洲海岸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全球气候变暖对南极洲的影响是
A.平均海拔升高 | B.土地沙化严重 |
C.淡水资源减少 | D.旱涝灾害多发 |
人类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 | B.公平性原则 |
C.共同性原则 | D.整体性原则 |
我国计划在甲地建立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该地
A.地处南半球的寒温带 | B.位于上海的东南方向 |
C.极昼时间长达6个月 | D.严寒、风大、降水少 |
2013年10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选出全球15条旅游最美的河流,漓江成为中国唯一入选的河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唐代诗人韩愈写诗赞美漓江两岸的风光“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诗中
A.“苍苍森八桂”描写出该地区的茂密热带季雨林景观特点 |
B.“兹地在湘南”描写出漓江的地理位置在福建省湘江以南 |
C.“江作青罗带”描写出漓江蜿蜒曲折、水清沙少的水流特点 |
D.“山如碧玉簪”描写出两岸山地是地壳抬升形成的块状山 |
关于漓江景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漓江是自然旅游资源,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及经济价值很高 |
B.漓江因天气不同呈现不同景色,属于气象气候类旅游资源 |
C.漓江景区的游览应登高远眺,选择特定位置和适当距离观赏 |
D.漓江景区旅游资源呈面状扩展分布,密度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