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
| A.水源 | B.地形 |
| C.光照 | D.土壤 |
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水源 | B.海陆位置 |
| C.地形 | D.土壤 |
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
| A.太阳能、水能 | B.风能、石油 |
| C.太阳能、石油 | D.水能、天然气 |
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
|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
| C.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
37.下列文化扩散中属于刺激扩散的是
| A.该文化易为大家所接受,一旦接受就能帮助传播 |
| B.该文被吸收者做了某些改变后,继续传播 |
| C.由于人们的长途迁移带到某地,被当地人接受 |
| D.该文化现象只能被部分人群所接受 |
36.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其中乡镇企业的发展发挥了很重要作用。下列叙述哪句是具概括性?
| A.乡镇企业发展可积累资金,为城镇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
| B.乡镇企业发展直接或间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来机会 |
| C.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转移和土地的转移 |
| D.乡镇企业发展加速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
35.读下表,判断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 年份 |
1980 |
1985 |
1990 |
1995 |
比重增减 |
||||
| 东部 |
52.3 |
52.9 |
53.8 |
58.3 |
+6.0 |
||||
| 中部 |
31.2 |
31.1 |
29.8 |
27.6 |
-3.6 |
||||
| 西部 |
16.5 |
16.0 |
16.4 |
14.1 |
-2.4
|
34.造成世界经济的南北差距,并不是因为
| A.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
| B.南、北方发展的基础相差悬殊 |
| C.南方国家历史上是北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市场 |
| D.南、北方人口和资源分布不均 |
33.读等值线图(a1>a2>a3),判断
| A.若是等高线,虚线处表示山脊 |
| B.若是表层海水等水温线,虚线处表示寒流 |
| C.若是海平面大气等压线,空气是逆时针方向运动 |
| D.若是海平面大气等温线,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