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嫦娥三号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凌晨1点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与12月14日21时11分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所携带的我国第一辆月球车首次实现在月面的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活动。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当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时,地球的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右图中的( )
A.a点 | B.b点 |
C.c点 | D.d点 |
“嫦娥二号”发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
A.由快变慢 | B.由慢变快 |
C.先变快,后变慢 | D.先变慢,后变快 |
“嫦娥二号”奔月期间,太阳直射点的半球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
C.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 D.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
月球车在月面上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
A.漫天风沙,易迷失方向 | B.昼夜温差大,宇宙射线强 |
C.沟谷密布,泥泞难行 | D.引力较大,爬坡困难 |
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澳大利亚悉尼(东十区)正值旭日初升 |
B.美国旧金山(西八区)正午时分 |
C.挪威奥斯陆(东一区)已是万家灯火 |
D.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夕阳西下 |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图”,回答问题。由上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②伴随着产业转移过程,Ⅱ、Ⅲ类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加重
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
④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A.②④ | B.③④ | C.①③ | D.①② |
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该( )
A.加快②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
B.与Ⅰ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①、②两类产业 |
C.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上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A.甲——枯枝落叶 | B.乙——土壤 |
C.丙——生物 | D.丁——供给养分 |
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读“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回答问题。图中反映出
A.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
B.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
C.在植被覆盖率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
由图可知,防冶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合理利用水资源 | B.保护耕地 | C.设置沙障固沙 | D.恢复天然植被 |
2010年8月5日,一块巨大的冰体从格陵兰得曼冰川上崩离,形成一座260平方公里的巨大浮冰岛,这次冰川崩裂在一次引发了人们对北极冰川加速融化的关注,结合该图,回答问题。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并预测其变化趋势,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A.RS和GIS | B.GIS和GPS | C.GIS | D.RS、GIS和GPS |
受冰川融化影响,2008年与1979年相比
A.北极地区气温不受影响 | B.拉布拉多寒流势力加强 |
C.海水盐度升高 | D.西欧和北美地区变暖 |
如图是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图中A、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