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 ”和“中国部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左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所画晨昏线为    (晨、昏)线。
(2)左图表示的日期是      日,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方向)移动。
(3)左图中A、B、C三地昼夜长短相同的两地是    ,A、B两地中  地先见到日出。
(4)该日    (双项选择)。
A.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B.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
D.距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地方,日出时间越晚
(5)该日右图所示的四个城市中线速度最大的是       ,白昼最长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6)实地观测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式.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实验.(2分)
内容:济南某中学地理课外学习小组,在秋分日测定所在学校的地理坐标。
观测工具:支架、量角器、重锤(系有细绳)、手表(北京时间)。
安装方式:如图所示。

测量时期:2014年9月23日。
提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H) 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
以下实地观测步骤的排序是错误的。
正确的步骤排序是:                             (填序号)
①将安装好的观测仪器放到操场上(空阔位置),随时调节AC的角度和方向,使之始终指向太阳的中心;
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与β互余),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当地纬度;根据正午时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的时差计算当地经度;
③当量角器β的角度最小时,纪录β的数值和此时的时间。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汉水自P点至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Q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图左上角图)。 试从外力作用角度解释沙滩罗列的成因。

图中数字表示大气受热过程,字母表示水循环的环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甲处地貌的形成过程。
地面反射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一般来讲,草地的反射率为15%~25%,深色土壤的反射率为5%~15%。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乙处的草地大面积消失,裸露出深色的土壤。
(2)说明乙处地表植被减少在白天对过程②的影响及原因。
(3)简述d环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011年10月23日,土耳其东部发生里氏7.2级地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土耳其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图1
材料二:图2为“安卡拉和贝鲁特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图”。

图2
(1)简述土耳其地震多发的原因。
(2)描述土耳其的地形特征。
(3)比较安卡拉和贝鲁特的气候差异并分析原因。

图1为中亚区域图,图2为甲湖水位变化情况(a、b、c表示不同季节的水位),读图回答

图1图2
(1)影响甲湖水位季节变化的首要因素是,表示甲湖夏季水位的字母是,甲湖中地势最和缓的处(填数字)。
(2)比较乙地和丙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
(3)说明乙地农业发展的优势气候条件。
(4)说出甲湖近年来面积萎缩的原因。

图1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是气候统计资料图,根据图文信息回答问题。

图1图2
(1)简述丙海峡在交通位置上的重要性。
(2)简述甲、乙两区域地势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M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急剧减少,请分析原因。
(4)图2中A图的气候资料符合左图中(填②或③)地,图2中B图的气候资料符合左图中(填②或③)地,并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