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 ”和“中国部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左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所画晨昏线为    (晨、昏)线。
(2)左图表示的日期是      日,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方向)移动。
(3)左图中A、B、C三地昼夜长短相同的两地是    ,A、B两地中  地先见到日出。
(4)该日    (双项选择)。
A.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B.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
D.距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地方,日出时间越晚
(5)该日右图所示的四个城市中线速度最大的是       ,白昼最长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6)实地观测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式.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实验.(2分)
内容:济南某中学地理课外学习小组,在秋分日测定所在学校的地理坐标。
观测工具:支架、量角器、重锤(系有细绳)、手表(北京时间)。
安装方式:如图所示。

测量时期:2014年9月23日。
提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H) 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
以下实地观测步骤的排序是错误的。
正确的步骤排序是:                             (填序号)
①将安装好的观测仪器放到操场上(空阔位置),随时调节AC的角度和方向,使之始终指向太阳的中心;
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与β互余),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当地纬度;根据正午时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的时差计算当地经度;
③当量角器β的角度最小时,纪录β的数值和此时的时间。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全长5 400 多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它是沿黄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我国21世纪内陆经济发展的轴线。近年来,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1)黄河上游有大面积的荒漠化地区。请简述荒漠化的防治应采取的措施。
(2)请说出黄河中游地区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3)请说出黄河下游河床的主要特征,并简述该特征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其主要治理措施。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农业发展的角度看,农作物的生长期需水量大且需求稳定;据图分别分析广州和诺克斯维尔两地气候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2)两条河流都主要靠降水补给,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两条河流航运条件的共同特点?
(3)两条河流都进行了开发,并结合资源条件(自然资源)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除了改善航运和灌溉条件外,还具有哪些综合效益?

读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
(2)图中甲地为我国畜牧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试分析该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乙地目前为我国的重点造林地区,试简述乙地森林主要的生态作用,并说明在开发图示
区域的过程中应如何保护森林资源。
(4)近年来L 湖面积在逐渐缩小,这会对A 城附近河段还是B 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产生影响?具体的影响是什么?

读“世界局部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及“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双虚线方框内准确绘出洋流(注意洋流性质和方向)
(2)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控制地区的大陆东岸(如中美洲东部沿海)与大陆西岸(非洲西北部)降水有明显差异。控制大陆东岸的东北信风来至,导致大陆东岸降水 。而大陆西岸则相反。
(3)请描述图中a、b、c三处热带荒漠总体分布规律。
(4)图中a、b、c三处热带荒漠分布地区比较,在成因上具有很大的共同性。根据两幅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原因。

读北半球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两处河谷形状的区别 :①处河谷呈V型,②处河谷呈U型。原因分别是: ①处位于河流上游,河流流速快,以侵蚀为主;②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流速慢,作用加强,河谷展宽。
(2)河流在②处汇入海洋,形成的流水地貌是 。形成过程可表述为: 河口水流速度,加上海水的作用,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形成。如果①处及附近地区林地变为耕地,会导致上游地区 加剧,②处河口地貌面积将
(3)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在分布密度上的差异特征是河流中下游比上游,形成该特征的原因是: 相对河流上游,河流中下游地区;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