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马铃薯原产于南美安第斯山区,是全球第三大粮食作物。马铃薯性喜冷凉,耐旱耐瘠薄。马铃薯在我国是五大主食之一,我国年均出口53.2万吨,主要向东南亚国家、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地区出口种薯和商品薯。
材料二: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分布图
(1)从地形和气候角度,概括我国马铃薯种植区的分布特点。
(2)简述我国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条件。
(3)乙区域政府,帮助农民引进优质马铃薯品种,培训种植技术,建设薯片和淀粉加工厂,利用马铃薯叶秆发展养猪业并获得肥料,确立保障价格收购,减少市场波动影响。简述上述措施对乙地区域发展的影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反映了其的发展水平。
(2)目前,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速度,出现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3)世界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城市化过快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1)土地租金高低取决的主要因素有。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 B.土地利用方式 |
C.交通通达度 | D.企业的支付能力 |
(2)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区;图中A处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区,多分布在、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3)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区,原因是。
(4)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是为了和。
图中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这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是、。针对A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2)B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型。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3)针对B国目前的人口状况,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读图,“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若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①粮食产区,②蔬菜园艺区,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④果树林区。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A为_,B为 ,C为,D为。简述布局②的理由。
(2)随着“菜蓝子放心工程”和“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E地区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减小,并发生向城市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向,主要原因是。
(3)该市意欲发展成为蔬菜生产基地,这一设想得以立足的自然条件是,社会经济条件有和 。
读 “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A:带,B:带,C:带。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主要受条件的影响较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异规律在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成因是。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