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等高线示意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临北海,乙地临大西洋 |
B.该岛地势平坦,地质结构稳定 |
C.两地降水均属冬雨型,且乙地大于甲地 |
D.两地植被均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
造成甲乙两地气候有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受寒流影响,乙受暖流影响 |
B.甲处于盛行风背风地带,乙处于迎风地带 |
C.甲终年受副高控制,乙终年受西风影响 |
D.甲地受西风影响时间比乙地长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若图中COD线为赤道,AOB线为120°E经线,且此时AOB上各点均为日出时刻,则()
A.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150°W,23°26′N |
B.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3′E)正处在极昼期内 |
C.O点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
D.此时世界时为子夜零点 |
若图中大圆为赤道,且A点位于D点正东,则()
A.当A点时刻为零点时,全球各地日期相同 |
B.从C点到O点,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逐渐递减 |
C.当太阳直射点开始从B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
D.当晨昏线与AOB重合时,黄赤交角为0° |
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空气温度与土壤或地下水的温度差异,通过地埋管换热器实现热量从高温热源向低温热源转移的技术。冬季可以利用该技术将土壤或地下水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开发利用出来。下图为地源热泵工作原理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对图示地源热泵技术的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将夏季土壤或地下水吸收的太阳能储存起来,供冬季采暖②夏季能把室内部分热量释放到土壤或地下水中,降低室内温度 ③冬季把供暖设备藏在地下以减少热量损失,提高供暖效率 ④冬季能吸收土壤或地下水中的部分热量,提高室内温度 ⑤是一种即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①③④ | D.②④⑤ |
北欧地区使用地源热泵的主要季节是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目前,地源热泵技术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①需要铺设大量地埋管换热器,初期投资大 ②地热能分布不均,在地壳较稳定的地区不适用 ③城镇地区建筑物密集,缺乏足够的地下空间 ④受天气影响大,供热与制冷的日变化都很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每年都有几个月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春天一到,湖面开始缓慢的融冰过程。在贝加尔湖佩夏纳亚湾距离湖面100~200米的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松树,这些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的从根下穿行,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右图)。左图为某年5月贝加尔湖遥感影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冬季平均气温约为-38℃,而冰层以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原因是()
A.冬季阳光透过冰层,形成“温室效应” |
B.夏季冰雪融水注入,降低湖水温度 |
C.湖底地壳运动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
D.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 |
22.“高跷树”根部裸露是因为该地()
A.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 |
B.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 |
C.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
D.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
贡嘎山(主峰海拔7556米)是四川最高的山。贡嘎山东坡的海螺沟是中国唯一的冰川森林公园。沟内拥有低纬度地带海拔最低的冰川,冰川下限的海拔约2850米。沟内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沟内蕴藏有大流量沸泉和温泉,具有大面积原始森林。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处公路穿越的地形可能是( )
A.河谷 | B.盆地 | C.陡坡 | D.平地 |
海螺沟拥有低纬度地带海拔最低冰川的主要条件不可能是()
A.沟内水系众多,水汽充足 |
B.地处暖湿气流迎风坡,降水多 |
C.沟内地形封闭,光照很弱 |
D.附近有横断山,使西北冷气流易南下 |
关于海螺沟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川前端堆积物颗粒大小均匀 | B.地壳活跃,地质条件复杂 |
C.沟内小溪流量季节变化很小 | D.海螺沟山地雪线南高北低 |
我国某大城市自1985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圈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各圈范围 |
面积(km2) |
人口密度(人/km2) |
|||
1985年 |
1995年 |
2005年 |
2014年 |
||
内圈(0~6 km) |
113 |
21 764 |
21 206 |
19 554 |
20 416 |
第二圈(6~15 km) |
593 |
2 606 |
3 361 |
4 960 |
7 277 |
第三圈(15~24 km) |
1 102 |
1 338 |
1 820 |
2 804 |
4 305 |
第四圈(24~33 km) |
1 611 |
621 |
785 |
1 083 |
1 765 |
郊区(33 km~) |
— |
— |
— |
— |
— |
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A.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 B.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 |
C.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 | D.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 |
2014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是()
A.第二圈 | B.第三圈 | C.第四圈 | D.内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