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必须经过( )
A.搬运作用 | B.变质作用 |
C.喷出作用 | D.熔化作用 |
由世界银行委托撰写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如果人类不能采取有效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4摄氏度,并引发一系列灾难性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消融,珠峰的冰川大量消融最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A.河流中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
B.河流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 |
C.南亚各国的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
D.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①石油、煤炭等燃烧时大量释放温室气体 ②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索取 ③人类在使用冰箱、空调等电器时排放出氟氯烃
A.①② D.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下图为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大气环流 | B.地形 | C.纬度位置 | D.洋流 |
该区域位于( )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
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 B.大气环流 | C.洋流 | D.人类活动 |
关于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间以温带荒漠带为主 |
B.乙地风力侵蚀作用显著 |
C.甲、乙两地均盛行西北风 |
D.甲地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
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冷锋过境 | B.暖锋过境 |
C.气旋过境 | D.反气旋过境 |
有关该地区这几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 |
B.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 |
C.7日洪水水位最高 |
D.7、8日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 |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关于图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
B.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
C.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
D.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
当气压带、风带位于图示位置时( )
A.我国华北正值春旱严重 |
B.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
C.亚洲大陆内部寒冷干燥 |
D.我国东南沿海台风频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