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率。老年抚养比= (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 ×100%;少年抚养比=(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在最大人口红利期,老年抚养比、少年抚养比大约是( )
A.16.6%,20% | B.11.4%,31.4% |
C.12.7%,22.2% | D.25.3%,19.9% |
下列哪些措施,可能使我国人口红利期在一定阶段内适度延长( )
①“单独”二胎政策(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②完善养老保障体制 ③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④加大青少年教育投入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美国很多老人在退休后向南方迁移,其主要原因是
A.气候因素 | B.家庭和婚姻因素 |
C.矿产资源的生产发展 | D.国家的政策 |
中国人口分布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发生在
A.秦汉时期 | B.安史之乱 | C.南宋时期 | D.明末清初 |
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 | B.科技发展水平 |
C.人口的文化的生活消费水平 | D.人口政策 |
下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四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 B.死亡率 | C.自然增长率 | D.生育率 |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属于
A.纬度地带性差异 | B.海陆分布引起的地带性差异 |
C.垂直地带性差异 | D.非地带性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