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山地南北坡降水量图,回答下列小题。
该山地所处自然带的自然景观为( )
| A.森林带 | B.森林—草原带 |
| C.草原—荒漠带 | D.草原带 |
降水垂直变化最大处( )
| A.位于山地背风坡 | B.位于山坡最陡处 |
| C.降水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 D.高度范围是600-1200米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策划了“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的活动,线路分布如下图所示。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小于等于22℃时的第一天)。完成以下问题。
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
| A.路线①的秋色是从南往北演进 |
| B.路线②的秋色是从中部往南、北演进 |
| C.路线③的秋色是从南、北往中部演进 |
| D.路线④的秋色是从东往西演进 |
影响路线③的入秋时间序列的原因是()
| A.纬度与大气环流 | B.纬度与地形 |
| C.地形与大气环流 | D.人类活动 |
我国西部地区某造纸企业为获取最大利润,对其不同选点的平均成本费用(a)和产品价格(b)进行调查,形成如下图所示曲线。政府为了降低造纸工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要求该企业增加治污设备,加大治污投入,基于此()
| A.产品的价格将上升 |
| B.该企业利润可能下降,但分布范围将扩大 |
| C.图中n点与q点之间的距离将会减小 |
| D.图中m点的成本将增加,r点的利润将上升 |
下图为我国沿26°N 1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⑤地比④地气温高的原因是()
| A.⑤地海拔低,气温高 | B.⑤地受暖气团控制的时间长 |
| C.⑤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晴天多 | D.⑤地降水多,大气的保温效应好 |
有关图中各地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 B.7月,②地等温线向南凸出 |
| C.⑤地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 D.1月,②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
下表为区域人口抽样统计表,根据表格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 年龄 |
0~14岁 |
15~60岁 |
60岁以上 |
总计 |
|
| 甲 |
人口数(万人) |
2000 |
6500 |
1500 |
10000 |
| 死亡率(%) |
0.6 |
0.6 |
2.5 |
3.7 |
|
| 乙 |
人口数(万人) |
3500 |
6000 |
500 |
10000 |
| 死亡率(%) |
0.75 |
0.7 |
2.2 |
3.6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②人口出生率由人口基数决定,基数大,出生率就高③死亡率由人口数量决定,人口越多,死亡率越高④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有重要关系,一般人口基数越大,增长数量越大
| A.①② | B.①④ |
| C.③④ | D.②③ |
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①乙表示发展中国家,甲表示发达国家②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③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④甲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 A.①② | B.②③ |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表示绿水资源与蓝水资源的划分,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最终会进入大气。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据图()
| A.蓝水和绿水根本来源相同 |
| B.蓝水数量与绿水数量相同 |
| C.绿水主要指地表和地下径流 |
| D.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绿水 |
绿水()
| A.直接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 |
| B.对海陆间循环产生明显影响 |
| C.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
| D.对湿润地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