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惇衍说:“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这说明( )
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 B.战争推动洋务思想发展 |
C.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 | D.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 |
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 | B.辛亥革命时期 | C.五四运动时期 | D.国民革命时期 |
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
1979年10月,邓小平曾说:“对于我们党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个方面包括民主党派的不同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时期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
B.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 |
C.我国的多党合作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
D.这可以调动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辟群策群力、共建国家的新局面 |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对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相同点是
①主张社会革命②建立劳工社会③主张国共合作④发动国民革命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中共中央驻地有着“上海一瑞金—延安一西柏坡一北平’的变化,它也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下列相关表述中,错误的是
A.从上海到瑞金,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
B.从瑞金到延安,有利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 |
C.从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 |
D.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