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海滨城市一所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山地。研究小组从M地(左图)出发,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下降0.8℃。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气温每百米下降0.5℃。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每百米升高1℃。气温与所能容纳水汽的关系如(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到达B地时的气温为:( )
| A.22℃ | B.24℃ |
| C.26℃ | D.28℃ |
题中描述“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该高度海拔为:( )
| A.500米 | B.600米 |
| C.800米 | D.1000米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森林资源的减少,是人口增加的必然 |
| B.目前,世界人口数已经远远超出了人口容量 |
| C.居住地的纬度差异,明显影响到了人口生育率 |
| D.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状况 |
读城市化发展阶段表,回答25题
表中I, II, III分别表示()
| A.集中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 |
| B.集中城市化.逆城市化.郊区化 |
| C.郊区化.集中城市化.逆城市化 |
| D.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
下图中,关于化工厂的建立哪个方案较为合理 ( )
如图是中国本土某种工业生产厂的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原理回答第22--23题:
该工业的布局属于()
| A.原料指向型 | B.市场指向型 |
| C.技术指向型 | D.动力指向型 |
该工业最有可能是
| A.飞机制造工业 | B.甘蔗制糖工业 |
| C.瓶装饮料工业 | D.高档时装工业 |
如图为“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据图回答第20---21题:
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的地区是()
| A.北京中关村 | B.江西南昌 |
| C.浙江绍兴 | D.江苏南京 |
目前,丙类工业分布的趋势是()
| A.由乡村向城市转移 | B.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 |
| C.由我国内地向沿海地区转移 | D.由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