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海滨城市一所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山地。研究小组从M地(左图)出发,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下降0.8℃。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气温每百米下降0.5℃。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每百米升高1℃。气温与所能容纳水汽的关系如(右图),回答下列各题。到达B地时的气温为:( )
A.22℃ | B.24℃ |
C.26℃ | D.28℃ |
题中描述“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该高度海拔为:( )
A.500米 | B.600米 |
C.800米 | D.1000米 |
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 |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
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 |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
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
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
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A.云量 | B.海拔 | C.下垫面 | D.正午太阳高度 |
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A.53﹪ | B.62﹪ | C.70﹪ | D.78﹪ |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 B.风力侵蚀减弱 |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
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A.沿经线方向发育 |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
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
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 |
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 |
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