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5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习主席在讲话中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未来总是由今天的少年儿童开创的。希望少年儿童: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要听得进意见,受得了批评,在知错就改、越改越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努力做最好的我。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请你说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人生价值包括哪两个方面?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准备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原创】他,10岁开始离开父母独立生活。13岁时,他的父亲被卷进搅拌机齿轮,生命岌岌可危; 16岁时,他的母亲罹患胃癌晚期,最终不治而亡。在父母重病的情况下,他顽强拼搏、考进“985”高校;在多舛的人生里,他积极向上,成为大学里最闪耀的明星。他乐于奉献,奔赴祖国的大西北支教;他热心公益,成为小青柠中最美的“中国名片”;他就是2014年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许德旺。他在日记中写到:“即使没有优良的成长环境,也不影响优秀的人卓越成长;即使没有丰厚的物质财富,也无法阻拦有志者散发光芒!”
(1)“即使没有优良的成长环境,也不影响优秀的人卓越成长;即使没有丰厚的物质财富,也无法阻拦有志者散发光芒!”这句话体现了许德旺什么样的心理品质?
(2)谈谈你对这种心理品质的认识和理解。
(3)这种心理品质有什么样的作用?

让自己的孩子走出家门自己去找工作,靠自己的力量谋生,在美国富人阶层中也越来越成为一件时髦的事情。还有的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自食其力的道理,专门为孩子找了一份送免费报纸的活儿。但与此相比,我国一些有能力送孩子出国读书的家长,却早早养成了孩子挥金如土的习惯。有的孩子出去以后拼命向家里要钱,买最新款的高档车,住高档公寓,这些留学生们却无法靠自己的能力独自生存。
两个国家孩子不同的生存的状态给我们什么启示?

成名后的苏格特曾回小学的母校参观,感触良多的问学校老师:“现在学校成绩最差的孩子是谁?”他找到了那名学生,并学习当年看重他的那位贴心老师,告诉站在自己面前正红着脸的小朋友:“你是个好孩子,我当年也跟你一样,成绩很差,不要灰心。”说完并从口袋里掏出一枚金币送给他。一句话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苏格特身上应验了。这个学生长大后,最终从爱丁堡大学毕业,当了职业律师。
(1)苏格特的话对那名学生有何影响?
(2)联系实际谈谈自信在人生过程中会有什么作用。
(3)在以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中,你打算怎样树立自信,做一个充满自信勇敢面对生活的人呢?

根据下列话题材料,回答问题。
话题一:他从小不爱上学,上课时心不在焉,像是在做白日梦,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有一次,老师问他1+2等于多少?他回答说是3,看到老师拍桌子了,又改口说是2,同学们都说:“那家伙是呆子!”你能说他是差生吗?然而他不服输,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他就是牛顿。
话题二:他高考考了三年,第一次数学考了1分,第二次数学考了19分,第三次数学才考了79分,然而,经过艰苦的努力,他所经营的公司于2014年9月19日在美国上市,他成为中国首富,他就是阿里巴巴的马云。
上述材料中的主人公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兵团新闻网报道:张元忠出生不到两岁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双腿不能行走。拄着双拐艰难的上完初中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张元忠暗下决心,一定要学门手艺,自食其力。他跟一个修鞋师傅当起了学徒,虽然身体不便,但他不怕苦,肯钻研,爱动脑子,很快便掌握了修鞋的手艺。经过十七年的辛勤劳动,张元忠积攒了一些积蓄。后来他花9万元人民币在团部商业一条街购买了一套40多平米的门面房,又投资1万多元购买了一套皮鞋美容和配钥匙的设备,率先在团场开了一家修鞋店。从此,他告别了风吹雨淋的露天修鞋摊,有了属于自己的修鞋店,张元忠的修鞋店不仅修鞋,而且还开展了皮鞋美容、皮鞋保养、配钥匙、换拉链等相关服务,项目的增加、环境的改善,深受该团职工群众的欢迎。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张元忠的事迹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结合材料分析生活中的强者是如何面对困难的?
(3)结合张元忠的事迹谈一谈你认为怎样做一个自强的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