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实验室按下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检验CO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前,先应检查装置A的______________。
(2)用装置A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若要用装置B鉴定CO2,在装置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__,当将标①和②的导管口连接时,装置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装置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当将标①和③的导管口连接时,装置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5)烧杯D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如图所示,当将标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时,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继续设计并进行有关CO2性质的探究实验,如装置E,收集一瓶CO2向其中一个塑料袋中倒入CO2。请回答: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气体的干燥(除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
材料2: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以及家用电冰箱中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臭氧转变成氧气是(填“物理”、“化学”)变化.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提出一个保护臭氧层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由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叶子”概念车(如图所示)在中国馆低碳区展出,该车顶部的“大叶子”是一部光电转化器,把能转化为电能.

(2)世博园区内有许多饮水台,可取水直接饮用.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下
图所示;

步骤①对应的作用是 (填字母.下同),步骤③对应的作用是.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3) 实验室中进行电解水的实验时,
①接通直流电源后,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同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该实验中,通常会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分)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有益人体健康.茶多酚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热水,易氧化变色,略有吸水性.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步骤可简述为:

(1)请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名称:操作①     ,操作②     ;
(2)保存茶多酚晶体时应注意

(6分)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易升华,下图是干冰升华时的情景,根据图中信息,从“”这一角度分析干冰具有的性质和用途.

(1)干冰升华时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因此可作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2)干冰转化成二氧化碳气体后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放出 (填名称).
(3) 将干冰转化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可看到__________的现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表示),加热后可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4)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过高,容易造成“温室效应”.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以下建议中合理的是(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能源;
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③大量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

(2分)请给出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具体方法
(1)硬水和软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和双氧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