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治国在政,为政在人。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习近平同志近来也表示:“打铁还须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上述观点表明( )
①党要把民主执政作为基本执政方式
②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③党要与时俱进地提高执政能力
④党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昂首一起向前走。”这是人们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的认识。它形象地说明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
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
③在经济运行中,市场调节是经济手段,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政治手段,二者缺一不可
④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纵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其中具有关键性的一步就是
A.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B.2010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203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205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在于
A.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 | B.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为基础性手段配置经济资源 |
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
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与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这一要求,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作用的同时,也要
A.发挥国家宏观调控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 B.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 |
C.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干预作用 |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他们(苏联、东欧国家)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你对发展重工业究竟是真想还是假想…… 你如果是真想,或者想得厉害,那你就要注重农业和轻工业,使粮食和轻工业原料更多些,积累更多些,投到重工业方面的资金将来也会更多些。”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的次序是
A.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 B.重工业——轻工业——农业 |
C.农业——重工业——轻工业 | D.轻工业——重工业——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