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际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已经开始放缓,越南、印度、墨西哥与东欧等国家以比中国更低的成本优势,成为接纳工业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新阵地。东盟制造、墨西哥制造开始用更加低廉的成本要素,实现对“中国制造”的供给替代。这说明( )
①经济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④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发展的民族,必然要有一种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精神。一个前进的时代,必须有向上的精神。我们实现全面的小康,就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见证是()
①中华文化没像其他文明一样,因外族入侵而中断、湮灭
②汉字的演变与使用
③史学典籍的传承
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汉字中的“和”,渊源有自,其来尚矣,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所见。这说明了()
A.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 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
毛泽东也是诗词大家。他在复《诗刊》主编臧克家的信中写道:“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旧体诗是传统文化,新诗是外来文化
②诗歌创作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文化的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杰出的诗人把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这说明()
①经济的发展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
②文化创新与发展取决于文化工作者的努力
③繁荣文化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保守主义
④只要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积累就自然能实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读下图,回答第问题。
从图中我们能欣赏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主要是()
①国画②书法③脸谱④古典诗词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