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电解质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 |
| B.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Ba2+)增大 |
| C.含1 mol KOH的溶液与1 mol CO2完全反应后,溶液中c(K+)= c(HCO3-) |
| D.在CH3COONa溶液中加入适量CH3COOH,可使c(Na+)= c(CH3COO-) |
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中加入固体NaOH:c(Na+)= c(Cl-)+ c(ClO-)+ c(OH‑) |
| B.pH = 8.3的NaHCO3溶液:c(Na+)> c(HCO3-)> c(CO32-)> c(H2CO3) |
| C.pH = 11的氨水与pH = 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c(Cl-)= c(NH4+)> c(OH‑)= c(H+) |
| D.0.2mol/LCH3COOH溶液与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2c(H+)– 2c(OH-)= c(CH3COO-)– c(CH3COOH) |
在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Fe与S反应生成FeS,确定非金属性:Cl>S |
| B.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溶液,确定铜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 C.进行H2O和H2S的热分解实验,确定硫和氧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
| D.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酸碱性 |
一定条件下,使X(g)与Y(g)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生成z(g)。温度为TK时,反应过程中X,Y,Z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 K和T2 K时,Y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进行的前3 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V(X)=0.1 mol/(L·min) |
B.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为反应前的 倍 |
|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 |
| D.若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
短周期金属元素甲~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丙<丁<乙 |
| 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 |
| 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
| 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
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 |
B.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 |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 |
| D.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