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诗歌鉴赏题(共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
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 ,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至承天寺
(2)相与步于中庭
(3)余告之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岐亭能面刺寡人之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适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 醉翁之不在酒(《醉翁亭记》)
D.问余所以至此者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俯而不答 仰而笑呼 余 宿其家
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
的。
C.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可

见战斗生活很紧张。
颈联是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绝”的写景名句,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文字描绘这幅画面。(50字以内)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运用想象,描绘“带月荷锄归”的景象。

诗人希望“愿无违”,联系他的境遇理解“愿”的内涵。

阅读下面古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 ”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后面小题。
观书(节选)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本诗前两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欣赏了这首小诗,你有什么感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