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
寻胡隐君①
高启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①、寻:访问。胡隐(yǐn)君:一位姓胡的隐士(封建社会,称不做官而隐居在山林里的人为隐士)。诗中用了一个“▲”和一个“▲”(各填一字),把景色写“动”了,写出了速度,也写出了繁复和变化。虽然是同样的渡水、同样的花,却让人产生了应接不暇的感觉。
诗中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阅读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绝句,完成题目。
宴词
柳堤春水绿悠悠,畎①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②,桃溪浅处不胜 。
【注释】①畎:quǎn,田间小沟。②棹:zhào,船桨。
(1)请为末尾句补一个字,使诗句完整。
(2)诗人参加宴会是为了 。
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
(唐)刘长卿
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人即高僧;棹为划船工具,代指船:南兵衡山,为五岳之一。
B.首联写道标上人飘然远游中怀想林中高卧,暗示他即将归去。
C.颌联点出道标上人归去之地,江岸青草如作者的离愁伴他远行。
D.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四句感时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各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①
韦应物
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
【注释】①赋得:分题赋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②楚江:指长江。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⑤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⑥浦:近岸的水面。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⑧散丝:雨丝。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C.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D.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E.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
(2)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本诗前两句写景,请展开想象,描绘诗句中所展现的画面。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问题。
九日送别 王之涣(唐)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释:蓟(jì)庭,地名。
(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
(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