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夏侯渊字妙才,惇族弟也。太祖居家,曾有县官事,渊代引重罪,太祖营救之,得免。太祖起兵,以别部司马、骑都尉从。
十七年,太祖乃还邺,以渊行护军将军,督朱灵、路招等屯长安,击破南山贼刘雄,降其众。围遂、超余党梁兴于鄠,拔之,斩兴,封博昌亭侯。马超围凉州刺史韦康于冀。渊救康,未到,康败。十九年,赵衢、尹奉等谋讨超,姜叙起兵卤城以应之。衢等谲说超,使出击叙,于后尽杀超妻子。超奔汉中,还围祁山。叙等急求救,诸将议者欲须太祖节度。渊曰:“公在邺,反复四千里,比报,叙等必败,非救急也。”遂行,使张郃督步骑五千在前,渊自督粮在后。郃未战,超走。渊到,诸县皆已降。韩遂在显亲,渊欲袭取之,遂走。渊追至略阳城,去遂二十余里,诸将欲攻之,或言当攻兴国氐。渊以为遂兵精,兴国城固,攻不可卒拔,不如击长离诸羌。长离诸羌多在遂军,必归救其家。若舍羌独守则孤,救长离则官兵得与野战,可必虏也。渊乃留督将守辎重,轻兵步骑到长离,攻烧羌屯。遂果救长离,与渊军对阵。诸将见遂众,恶之,欲结营作堑乃与战。渊曰:“我转斗千里,今复作营堑,则士众罢弊,不可久。贼虽众,易与耳。”乃鼓之,大破遂军,得其旌麾,还略阳,进军围兴国。氐王千万逃奔马超,余众降。
初,枹罕宋建因凉州乱,自号河首平汉王。太祖使渊帅诸将讨建,渊至,围枹罕,月余拔之,斩建及所置丞相以下。渊别遣张郃等平河关,渡河入小湟中,河西诸羌尽降,陇右平。太祖下令曰:“宋建为乱逆三十余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二十一年,太祖西征张鲁,渊等将凉州诸将侯王已下,与太祖会休亭。太祖每引见羌、胡,以渊畏之。太祖还邺,留渊守汉中,即拜渊征西将军。二十三年,刘备军阳平关,渊率诸将拒之,相守连年。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①。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合,为备所袭,渊遂战死。谥曰愍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有删节)
注:①围鹿角:削尖的圆木交叉固定在一起的军营围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遂、超余党梁兴于鄠,拔之拔:攻取 |
B.比报,叙等必败,非救急也比:等到 |
C.攻不可卒拔卒:最终 |
D.诸将见遂众,恶之恶:感到恐惧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击破南山贼刘雄,降其众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B.欲结营作堑乃与战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
C.姜叙起兵卤城以应之王好战,请以战喻 |
D.枹罕宋建因凉州乱,自号河首平汉王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衢等谲说超,使出击叙,于后尽杀超妻子。
(2)渊等将凉州诸将侯王已下,与太祖会休亭。太祖每引见羌、胡,以渊畏之。文中夏侯渊的“勇猛”是怎样体现的?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12分)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①,滂奏刺吏、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②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辞官去。
太守宗资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家父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③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
①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
②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③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让:责备 |
B.滂死则祸塞塞:阻塞,断绝 |
C.勿增感戚戚:悲伤 |
D.死亦何恨恨:愤怒,痛恨 |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
B.岂宜以公礼格之犹以利刃齿腐朽 |
C.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闭传舍,伏床而泣 |
D.故先举所急存亡各得其所 |
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蕃乃谢焉 理解:陈蕃于是向郭林宗表示感谢。 |
B.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 理解: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 |
C.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理解: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 |
D.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
理解:要你为善吧,可是我不为恶,(而结果如此!)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刚刚担任清诏使的范滂很有威名,一些贪官知道他到了冀州,就赶紧弃官而逃。 |
B.范滂以下属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制止,范滂因此放弃职位离开。 |
C.范滂以弟弟可以供养、自己死得其所来劝说母亲,母亲因此同意他投案的决定。 |
D.时势艰难,有澄清天下之志的范滂遭遇了很多困难和打击,直到最后投狱而死。 |
用斜线(/)给下面段落中画波浪的句子断句。(限断6处)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谏逐客书
李斯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叔,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②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官,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官、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声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致诸侯之术也。
③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④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宝:宝贝 |
B.遂散六国之从从:“纵”,特指合纵 |
C.此非所以跨海内、致诸侯之术也所以:表凭借,用来 |
D.却宾客以业诸侯业:创立功业,使……成就事业 |
下列论据没有使用正反对比论证的一组是()
A.①五帝、三王“地无四方,民无异国” ②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
B.①昭王得范雎,废穰侯,……使秦成帝业 ②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
C.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 ②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D.①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 |
②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了秦国历史上穆、孝、惠、昭四代国君任用客卿而国富兵强的史实,用充足的事例说明客卿对秦国帝业的建立是有功的,从而证明了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一中心论点。 |
B.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意在表明逐客不仅会导致本国人口减少,造成内部空虚,还会使敌国人力增加,而且宾客被驱逐出外必投奔其它诸侯,从而构树新怨。 |
C.本文在论证的逻辑上步步推进,层层深化。时间上由远及近,先言古代,次论现实,再言及未来。在论逐客的危害时,程度由轻及重:如果没有客卿,秦国就不会富利强大;不仅不能统一天下,还有亡国的危险。 |
D.文章重笔浓墨,铺张排比,列举出秦王所喜爱的珍宝、美色、音乐等大量的生活享用,目的是批评秦王快意当前、耽于物质享受、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 |
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
伯父墓表苏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人名)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称赞 |
B.知公之贤,屈意礼之礼:礼遇 |
C.宗素事权贵,诉于府素:一向 |
D.出游于途,行中规矩中:途中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舟遥遥以轻飏 |
B.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天柱高而北辰远 |
C.贤于言事官远矣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D.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置杯焉则胶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
B.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
C.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译文:
②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译文: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断句。
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戛戛乎陈言务去,求新之谓也。至于填词一道,较之诗赋古文,又加倍焉。窠臼不脱,难语填词,凡我同心,急宜参酌。
(李渔《闲情偶记》)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临菑人也,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医方术。高后八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余,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甚精。受之三年,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
齐王侍医遂病,自炼五石服之。意往过之,遂谓意曰:“不肖有病,幸诊遂也。”即诊之,告曰:“公病中热。论曰‘中热不溲者,不可服五石’。石之为药精悍,公服之不得数溲,亟勿服。色将发臃①。”遂曰:“扁鹊曰‘阴石以治阴病,阳石以治阳病’。夫药石者有阴阳水火之齐故中热即为阴石柔齐②治之中寒即为阳石刚齐治之意曰公所论远矣扁鹊虽言若是,然必审诊,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合色脉表里有余不足顺逆之法,参其人动静与息相应,乃可以论。论曰‘阳疾处内,阴形应外者,不加悍药及镵石’。夫悍药入中,则邪气辟矣,而宛气愈深。”告之后百余日,果为疽发乳上,入缺盆③,死。
齐王故为阳虚侯时,病甚,众医皆以为蹷。意诊脉,以为痹,根在右胁下,大如覆杯,令人喘,逆气不能食。意即以火齐粥且饮,六日气下。即令更服丸药,出入六日,病已。
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赦之。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太史公曰: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缇萦通尺牍,父得以后宁。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若仓公者,可谓近之矣。
(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有删节)
【注】 ①臃:疮肿。②齐:通“剂”。③缺盆:锁骨上窝,此处有“缺盆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意尽去其故方去:抛弃 |
B.决死生多验验:应验 |
C.扁鹊虽言若是是:正确 |
D.出入六日,病已已:痊愈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A.夫药石者有阴阳水火之齐故/中热即为阴石/柔齐治之中寒/即为阳石/刚齐治之/意曰/公所论远矣/ |
B.夫药石者有阴阳水火之齐/故中热/即为阴石柔齐治之/中寒/即为阳石刚齐治之/意曰/公所论远矣/ |
C.夫药石者有阴阳水火之齐故/中热即为阴石/柔齐治之/中寒即为阳石刚齐治之/意曰/公所论远矣/ |
D.夫药石者有阴阳水火之齐/故中热/即为阴石柔齐治之中寒/即为阳石/刚齐治之/意曰/公所论远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淳于意年轻时就喜欢医术,后来拜阳庆为师。经过老师的指点,技艺得以较大的提高。 |
B.齐王的侍医遂病后,自己炼五石散服用。淳于意诊断后告诉他要根据具体病情用药,他悔之已晚,最后疽病发作而死。 |
C.文帝四年的时候,有人上书控告淳于意。他的小女儿随他到长安后上书朝廷,愿意以自身为父亲赎罪。文帝很受感动,就赦免了淳于意。 |
D.针对淳于意被判处刑罚这件事,司马迁引用老子的话“美好的东西也可能成为不吉祥的东西”加以评论,是有一定道理的。 |
(1)把第三大题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
(2)请将《六国论》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