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由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对以上文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自己要秉持恭敬的心意;父母过世以后,丧祭也应合义合礼。
B.作为子女,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不能让父母为自己担忧,这也是孝顺。
C.不能以为孝顺父母只要让他们吃饱穿暖就够了,还应该有恭敬的态度,否则,就跟养牲畜没什么区别了。
D.孝顺父母就是要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如果父母有错,也只能稍微规劝,即使规劝无效,仍应该和颜悦色恭顺他们,不能把怒气挂在脸上。

选段中说弟子“服其劳”“先生馔”容易做到,而“色难”,请问难在哪里?

科目 语文   题型 名著导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弈不为拙射变其毂率②。君子引而不发③,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
[注]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毂率拉开弓的标准③引:张弓。发:发箭
请简要说说孟子以高明的工匠和神射手弈都不改变技术标准为喻,意在说明什么?
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孟子·告子下》)
[注]与国:盟国
请概括出当时的“良臣”常具备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哪些才能?
选段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简答题。
《红楼梦》中有“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之曲,系谁的判词?又有“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狼舅奸兄”之语,所指何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贾宝玉见甄宝玉前后心情有什么变化?宝钗得知后有何反应?结果怎样?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篇第七》)
②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篇第六》)
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篇第九》),结合上面语段,说说有仁德的人为何不会忧愁?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生活得不快乐,联系上面语段,谈谈人要怎样才能达到“不忧”。


(任选一题)
(1)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王善保家的道:“……如今要查这个主儿也极容易,等到晚上园门关了的时节,内外不通风,我们竟给他们个猛不防,带着人到各处丫头们房里搜寻。想来谁有这个,断不单只有这个,自然还有别的东西。那时翻出别的来,自然这个也是他的。”
王善保家的为什么要向王夫人建议抄检大观园?结果如何?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可惜这么一个人,没父母,连自己本性都忘了,被人拐出来,偏又卖给了这个霸王”。
宝玉这段心理活动,是对谁身世的同情,结合整部作品,简述其身世。
答:第()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