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依据相关实验或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SiO2既能与HF溶液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SiO2是两性氧化物 |
B.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
C.将少量某有机物滴加到新制氢氧化铜中,充分振荡,未见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该有机物不含醛基 |
D.相同体积pH均为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充分反应,HA放出的氢气多,说明HB的酸性比HA的酸性强 |
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H2O(g) CO2(g)+H2(g)ΔH<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降低温度 | B.增加压强 | C.增大CO 的浓度 | D.更换催化剂 |
某温度下反应2A(g) B(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平衡后c(A)/c(B)=a,若改变某一条件,足够时间后反应再次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A)/c(B)=b,下列叙述正确的
A.在该温度下,保持容积固定不变,向容器内补充了B气体,则a<b
B.若a=b,则B容器中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C.若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则有a<b
D.若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充入惰性气体,则有a>b
COCl2(g) CO(g)+Cl2(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①②④ | B.②③⑤ | C.①④⑥ | D.③⑤⑥ |
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1∶c2=3∶1 |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
D.c1的取值范围为0 mol·L-1<c1<0.14 mol·L-1 |
在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 H2O2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
0 |
2 |
4 |
6 |
8 |
10 |
V(O2)/mL |
0.0 |
9.9 |
17.2 |
22.4 |
26.5 |
29.9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B.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C.反应至6min时,c(H2O2)=0.3mol/L
D.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