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述材料,回答问题:(共6分)
材料一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的1.6元/kg,降幅近30%。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产地
含油量
运输费用(元)
生产成本(元/千克)
生产方式
国产大豆
17%
0.18
1.60
粗放式
进口大豆
19%
0.16
1.28
集约式

 
材料二: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02年)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hm2/人)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
4916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                                                             
(2)作为商品粮基地,东北平原与其他商品粮基地比较,其突出的优势是                
(3)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和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全国重点旅游省份之一,江苏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众多,截至2010年,江苏共有2项世界文化遗产及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20处,有5A级景区9家、4A级景区101家、历史文化名城9座(南京、苏州、扬州、镇江、徐州、淮安、常熟、无锡、南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在发展国内旅游的同时,国际旅游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材料二 图M1-3为江苏旅游景点分布图。

(1)简述江苏省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2)请说明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对江苏省经济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资料二 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资料三 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2)“十二五”期间,新疆欲将乌鲁木齐打造成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核心城市。根据资料,分析乌鲁木齐成为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核心城市的主要区位优势。

根据图文材料(图7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8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1)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
(2)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规划建设的“西三角经济区”包括重庆经济图、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将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我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材料二:成都、西安气候统计资料

城市
1月均温(℃)
7月均温(℃)
年降水量(mm)
年平均日照时数(小时)
无霜期(天)
成都
6
25.1
1500
1071
296
西安
—0.9
26.6
658
2267
232

(1)读材料二气候资料,从农业生产看,成都平原较渭河平原有哪些气候资源上的优势?(3分) 
(2)据材料中的图表内容分析说明西安和成都冬季气温的差异及其原因。(3分) 
(3)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相比,规划建设中的西三角经济区有哪些有利条件。(4分)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中,乙是传统的港口城市,丙是新建港口城市。

材料二:下图中M为丁地2010年农产品产值构成比重。

(1)根据丁地2010年农产品产值构成比重,分析影响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2)说出制约乙港发展的自然条件和丙港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
(3)甲城市需布局一座大型火力发电厂,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选出最佳位置,并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