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地球图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A.①为大气对流层 | B.②为岩石圈 |
C.③为软流层 | D.④为下地幔 |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小 |
C.③圈层物质由铁镁硅酸盐类组成 |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了产业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 B.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
C.减少了当地大气污染物 | D.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下图为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
A.重工业产值比重下降,轻工业产值比重上升 |
B.第二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大 |
C.钢铁工业产值比重下降,化学工业产值比重上升 |
D.钢铁企业规模缩小,化学企业规模扩大 |
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B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C可将铁矿石炼铁后的废渣提供给法国填海造陆
D鲁尔区西部和荷兰劳动力丰富经过治理后的鲁尔区()
①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②社会经济结构仍然很不协调
③工业布局比较合理④重工业的环境污染没有多大改善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其具体表现就是形成了一个个农业带,如图所示。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追求生态效益 |
B.追求经济效益 |
C.便利的交通条件 |
D.完善的制度、法规 |
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F处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此
B.A处为乳畜带,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C.B为小麦带,北部由于冬季较长,种植冬小麦,中部则种植春小麦
D.C、D、G分别是玉米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下列关于田纳西河及其流域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坡 |
B.山地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 |
C.河流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
D.河谷平原是该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 |
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
C.便利的航运条件 |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
甲地区防洪水库为雨季蓄洪腾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A.9~10月 | B.11~12月 |
C.1~2月 | D.4~5月 |
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错误的是()
A.设置专门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
B.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
C.不建工厂,防治大气污染 |
D.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阅读上述文字,完成各题。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 ②上游水土流失严重 ③蒸发和下渗 ④引水灌溉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
C.水土流失加剧 | D.水资源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