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2011年2月下旬以来,中国以海陆空三种方式从甲国撤离数万名工人,被称为“史上最大海外撤离行动”
材料二:
材料三:中非进出口贸易示意图
(1)中国从甲国撤侨主要借道甲国的邻国。图中A城市(约北纬31°,东经29°)是该邻国最大海港,其对跖点是 ,第一批侨民从该城市返航北京时,当地时间(区时)为2月23日13时25分,此时北京时间是 ,此时汕头的气候特点是
(2)根据材料二,冬季时,赤道以南的非洲卡拉哈里沙漠增温强烈,赤道低气压东段南移到南半球,但是西段仍停留在10°N沿海陆地,西段未南移是因为 (4分)
(3)刚果河附近的几内亚湾海水存在一层浅浅的“温跃层”(界于上、下水层之间、深度通常不及30米的水层,通常因海水温度、盐度存在垂直差异造成的),请简析为什么存在上下水层。
(4)根据材料三,近年来,中国对非洲的投资逐渐加大,成为中、非贸易的新亮点。请简述中非经贸合作的互补性。
读“洞庭湖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最大的湖泊是,最大的淡水湖是。
(2)乙图中A平原的名称是,B平原的名称是。
(3)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
。造成这种变化的人为原因是
。
(4)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
。
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中国东北第一大湖呼伦湖,近年来水位骤降,盐碱化加剧,水环境恶化令人触目惊心,已严重危及中国北方绿色屏障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林区。
(1)A字母代表的地区是指平原,这里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2)近年来,图中A平原的耕地面积有所减少,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在A平原上建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濒危水禽是。
(4)图中B即为东北第一大湖呼伦湖,请分析其水位骤降的原因及危害。
图1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2为图1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2为图1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小题。
月份 |
月平均气温 (0C) |
月平均降水量 (mm) |
1 |
—7.3 |
0.5 |
2 |
—2.5 |
0.6 |
3 |
5.3 |
2.5 |
4 |
11.7 |
6.0 |
5 |
16.7 |
13.0 |
6 |
20.5 |
11.0 |
7 |
22.4 |
19.8 |
8 |
21.0 |
28.5 |
9 |
15.9 |
17.0 |
10 |
9.4 |
9.0 |
11 |
1.6 |
1.6 |
12 |
—5.7 |
0.5 |
根据表中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地区属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 | B.温带大陆性气候 |
C.温带季风气候 | D.温带海洋性气候 |
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A.春季融雪 | B.春季降水 |
C.深层地下水 | D.冰川融水 |
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中上游地区工业农业用水量增加 |
B.臭气层空洞 |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
D.酸雨的危害 |
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全球气温升高②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③泉眼被沙尘堵塞④过量抽取地下水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A.增加移民 | B.限制工农业发展 |
C.扩大耕地面积 | D.保育天然植被 |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开发整治的重点河流之一,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古诗问:“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通过 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2)黄河是北方河流,其中游河段形成东西对称水系,常使河水在七、八月份有 的特点;春季在 河段易形成凌汛。
(3)黄河流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与上游地区相比较,下游地区尤甚,这是因为上游地区 。
(4)历史上有“黄河百害,唯富河套”之说。上游的宁夏、河套平原由于 形成了富庶的农业区;“害”主要发生在它的 河段,消除水害的主要措施是 和 。
(5)沿河地区资源丰富,按注重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构想,开发 资源,为兰州发展化学、冶金等多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 资源,在内蒙古、山西等省区发展高能耗工业。
读下列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已有21年断流,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的长度是242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90年代以前,一年之内断流的月份不超过3个月。进入90年代,一年内断流最多达227天。据统计,1992~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8亿元。”
⑴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近年来黄河发生断流现象的主要原因。
⑵黄河除了断流以外,还存在哪几方面的严重问题?
⑶综合治理黄河,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