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科技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有积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统计表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401——1000年
1001——1500年
1501——1840年
   比例
       70%
     58% 
     29%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四副图片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暴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哪一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第三阶段状况的思想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图一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图二的应用如何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指出图三和图四中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
采用的主要方法。
(3)怎样理解材料三中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经典力学 第三次科技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自古以来,各国发展中出现过多种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国经过艰苦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百度网
材料二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前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请回答:指出材料一中的政治模式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方确立代议制民主的主要原因?列举英、 德、美三国的史实说明其“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30年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改革开放后30年实现的“民主增量”又有哪些?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是一个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属于物质层次的文化较易判别优劣,容易吸收;属于制度层次的文化则需要较长的比较与认识过程;至于精神层次的文化所需比较与认识的时间就更长。由于三种层次的文化可比性依次降低,因此也就产生了吸收西学的时间先后,吸收程度的西化与化西的不同。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材料二中国近代深重的民族危机也决定了近代文化思潮的迅速变迁和发展路向。大约每经过一代人的时间,即20—30年间,中国就要更迭和流行一种新的文化思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人在器物、制度、思想三个层次上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并归纳这一进程的特点?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程度逐渐加深的原因?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马克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金属、化学、电力领域里,导致新产品的出现。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改善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反过来又增加了产量。同时增加产量的要求又迫使人们进行重大改组以使更自由地提供资本、确保更有效率的劳动力。
——[关]罗伯特·E.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当代观察家将这一时代贴上了“联结时代”的标签。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不同时代生产的组织形式是怎样的?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不同时代的交通或通讯工具各有哪些进步?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历史作用的认识。

14世纪以后,人文精神的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而,如果是简单的“复古”,那就不是“再生”了。“文艺复兴”之所以具有开辟新时代的意义,就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富于创造力的“时代精神”。它具有一种把中古时期远远甩在后面的前进冲击力。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它喜爱完全属于异教的古典文学,它的思想趋势是提升人性。但这不必然意味着人文主义反对上帝或教会。”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三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的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l500年以后的世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材料二反映文艺复兴运动有何特点?
(2)材料三中的“一个独立的共和国”是哪一国家?这个国家的政体是如何证明“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文精神得以弘扬的主要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

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既有传承也有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2世纪,汉朝帝国政权巧妙地诱使儒家学派成为合作伙伴。这个儒家派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政治上都远离了创始者的立场。如果孔子看到这种情况,会大惊失色……后来在汉朝的几个世纪里,儒家学派其实已经放弃了大多数附加的民俗因素,让道教这个当时最主要的异端哲学取代了自己作为民众流行宗教的地位。
——[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插图本)》
材料二在中国,新儒学自宋朝至20世纪初始终是官方认可的价值理念,而在中国文化圈之内的各个国家——尤其是朝鲜、越南和日本,新儒学在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塑造了它们的哲学、政治和道德思想。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公元l000年之前)》
材料三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主张方面说明汉代儒学家是如何“远离了创始者的立场”的?
(2)据材料二,指出“新儒学”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两种进步思想的性质,并结合其主张予以说明?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西汉和南宋以后儒家思想的地位如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