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的内容中,“私法”部分是其精华,其特点是保护私有财产和承认个人人格。“私法”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 A.保证所有人都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 B.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 |
| C.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 D.促进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记载:“(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由此可见
| A.松江是明代纺织业中心 | B.明代政府重视垦田种棉 |
| C.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 | D.明代棉花种植超过粮食种植 |
朱熹在《通鉴纲目·前编》中指出,“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后世儒家推崇先民的首创之功 | B.我国史前时代的养蚕缫丝发达 |
| C.嫘祖是中华民族养蚕缫丝第一人 | D.先秦百姓以丝绸为主要衣被原料 |
《史记·周亚夫传》记载,窦太后说:“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日:“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根据材料可以确定
| A.皇帝不能推翻丞相做出的决定 | B.皇帝凡事要与丞相商议决定 |
| C.“高皇帝约”具有最高权威 | D.西汉早期的丞相位崇权重 |
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其代表的社会阶层
| A.要求回归“小国寡民”的社会 | 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
| 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 D.要求为新兴政权选拔人才 |
《诗经·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诗句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全国的土地都归周王所有 | B.周王建立了直接高效的管理体制 |
| C.全国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 | D.周王已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