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 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 | B.秦 | C.汉 | D.唐 |
商朝的帝位大多传给弟弟,最后由最年幼的弟弟再传给长兄的长子,或传给自己的儿子。周武王灭商建周,改“帝”为“王”。明确规定“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这是依据
A.皇帝制度 | B.分封制 | C.宗法制 | D.王国制度 |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语)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完善科举程序 | B.创立行省制度 | C.火器名目繁多 | D.形成文官制度 |
明朝对外关系的新现象有
1)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 2)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3)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4)开始翻译西方科技著作
A.1)2)3)4) | B.1)2)3) | C.2)3)4) | D.2)4) |
下列各项中,概括表述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含义最佳的一项是
A.扬长补短,共同发展 | B.共同反抗阶级和民族压迫 |
C.物质、文化交流不断 | D.迁移、杂居、共处、通婚 |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这则材料表明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