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奥肯的“漏桶原理”,是说穷人和富人分粥吃,富人这边人少粥多,穷人这边人多粥少,政府拿着“公平之桶”把富人那边的粥分给穷人吃,但在分粥时发现,那个“公平之桶”往往是漏的,往往会漏掉很多财富或者说效率。这一原理启示我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 )
A.初次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B.再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C.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
D.要弱化政府在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是
A.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 B.计划机制作用的结果 |
C.劳动创造价值的体现 | D.供求对价值的影响 |
假定当M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M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20件,当M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M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30件。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M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其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M商品的需求量
A.增加50件 | B.减少50件 | C.增加10件 | D.减少10件 |
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 | B.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国有经济 |
C.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经济 | D.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国有企业 |
没有远程网络技术的发展,就没有足不出户、快捷方便的网络教育、网络服务,这表明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 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水平 |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
统计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休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节日期间人们纷纷外出旅游休闲。这表明
A.消费层次随经济发展而不断提高 |
B.从对象上讲,旅游消费属于有形商品消费 |
C.旅游消费属于超前消费的表现 |
D.旅游消费属于发展资料的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