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于2013年6月1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原因。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时光的长河中,南洋文化与海南文化相互交汇,展现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19世纪中叶始,“闯南洋”的海南人回乡建屋,逐渐形成了具有南洋文化特征的骑楼群,成为海南建筑文化中独特的风景;20世纪30年代,“下南洋”的海南人将海南饮食与南洋当地饮食相结合,创造的美食经典“Hainanese Kopi”(海南咖啡)、“Kaya Toast”(椰浆面包),至今仍是东南亚许多咖啡店的招牌食品;新中国成立后,从多个国家返琼的侨胞聚居在海南兴隆,风格迥异的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逐渐形成日常使用的第三种语言——“兴隆普通话”;改革开放后,海南琼剧团多次到南洋各国演出,《搜书院》等传统剧目让侨胞们重温家乡文化,感受乡音乡情。2024年4月,第十届南洋文化节在海南文昌开幕,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在此共叙乡谊、共谋合作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分析文化交汇对海南自由贸易港文化发展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二某学习小组就“聚焦中国故事,探究中国智慧”主题整理了下列材料,并开展讨论:为破解全球发展赤字难题,中国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和治理机制改革,增加了发展中国家话语权;遵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动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措施和行动。从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成立国际民间减贫合作网络,到宣布“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数据面向全球开放,并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2个自贸协定,中国为全球发展带来更多新机遇。

另一方面,讲述中国故事、蕴含中国智慧元素的文化产品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喜爱。《跨越千年,书写繁荣的丝路新画卷》多语种微视频,展现了“丝路精神”薪火相传背景下推动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生动实践,被多家国外主流媒体转载,覆盖受众4亿多人次。契合青年文化潮流的民间舞蹈“科目三”火热出圈,传到日韩、欧美后掀起中国流行符号的海外模仿秀,形成文化热点事件……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日益深入人心。

(1)以“国际传播中如何将‘中国故事'转为'世界故事'”为议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的外交”知识,探究“中国故事”折射出的“中国智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备案审查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202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对备案审查工作作出系统全面的规定,并要求各地在2024年内完成省级备案审查制度规范的制定和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备案审查信息平台和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完善了电子备案、在线审查等功能,并推动建设了31个省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督促制定机关及时纠正违反宪法法律规定、原则、精神的规范性文件,累计超过2.5万件;共收到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2.2万余件。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成为开展相关审查工作的主要启动因素。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如何推进备案审查工作的。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从来没有因为“中国威胁论”而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的发展历经各种困难挑战走到今天,没有因为“中国崩溃论”而崩溃,也不会因为“中国见顶论”而见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发展,形成了科技创新的举国体制,科学技术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存在不小差距,特别在高端芯片、现代信息技术等领域还存在“卡脖子”问题。

材料二:为推进鸿蒙操作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解决“卡脖子”问题,华为公司一方面在核心技术、硬件设备、应用生态等层面加快专利布局,另一方面与各科技平台加强协作,推动鸿蒙生态的建设。在此过程中,央视网、支付宝、微信在越来越多的平台宣布启动鸿蒙原生应用开发,或与华为公司达成协议,共建鸿蒙生态。截至2024年4月,加入鸿蒙生态的应用已超过4000个。

(1)结合材料一,运用《逻辑与思维》中的辩证否定观,谈谈解决当下我国“卡脖子”问题的主要思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法律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知识产权与合同制度对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从来没有因为“中国威胁论”而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的发展历经各种困难挑战走到今天,没有因为“中国崩溃论”而崩溃,也不会因为“中国见顶论”而见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几十年来,西方一直流传着关于中国发展的各种论调,如下表。

材料二:面对上述论调,我们要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

一般而言,劳动(包括劳动力数量和质量)、资本、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如图描述了2012—2050年我国GDP增长的动力分解及人均GDP的变化情况。

材料三:我们党历来重视发展生产力,尤其重视通过科技进步发展生产力。毛泽东指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习近平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批驳西方关于中国的这些论调。

(2)根据材料二图示,概括2012-2023年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演变特征。

(3)结合材料二,说明在人口红利逐步减少的背景下,达到2050年潜在GDP增长目标,我国应如何推动经济增长动力变革。

(4)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经济发展能够行稳致远的根本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