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闭合的矩形线圈abcd 放在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下列哪种情况下线圈中能产生感应电流( )
A.线圈向左平移 | B.线圈向上平移 |
C.线圈以ab为轴旋转 | D.线圈不动 |
如图,P是位于水平的粗糙桌面上的物块。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将P与小盘相连,小盘内有硅码,小盘与硅码的总质量为m。在P运动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P在水平面方向受到的作用力与相应的施力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 |
B.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 |
C.重力mg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 |
D.重力mg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 |
16世纪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A.四匹马拉拉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 |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
2007年9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升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若“嫦娥一号”沿圆形轨道绕月球飞行的半径为R,国际空间站沿圆形轨道绕地球匀速圈周运动的半径为4R,地球质量是月球质量的81倍.根据以上信息可以确定
A.国际空间站与“嫦娥一号”的加速度之比为8l:16 |
B.国际空间站与“嫦娥一号”的线速度之比为1:2 |
C.国际空间站与“嫦娥一号”的周期之比为8:l |
D.国际空间站与“嫦娥一号”的角速度之比为9:8 |
汽车车厢顶部悬挂一根轻质弹簧,弹簧下端栓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当汽车以某一速率在水平面上匀速行驶时弹簧的长度为L1,当汽车以同一速率匀速通过一个桥面为圆弧形的凸桥最高点时,弹簧长度为L2,则下列答案中正确的是:
A.L1= L2 | B.L1> L2 |
C.L1<L2 | D.前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