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在莱顿瓶放电实验中发现了电磁波.如图所示,莱顿瓶A、B的内、外壁所粘银箔与两根金属棒相连接,分别构成一个矩形线框.当图中莱顿瓶A被充电达一定值后’金属球a、b间会出现火花放电,这时移动连接莱顿瓶B的矩形线框上带有氖管的金属滑杆至某一位置时可使氖管闪光.则( )
A.莱顿瓶其实是电容器
B.菜顿瓶A放电时a、b间存在恒定定电场
C.氖管闪光是由于矩形线框中产生了电动势
D.产生的电磁波可能是纵波且频率取决于装置本身
在平直的轨道上甲、乙两物体相距为L ,乙在前,它们同时同向开始运动。甲以初速度v1,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乙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运动,假定甲能从乙旁边通过,而且不影响,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A.当a1 = a2时, 甲乙只能相遇一次 | B.当a1 > a2时, 甲乙可能相遇两次 |
C.当a1 > a2时, 甲乙只能相遇一次 | D.当a1 < a2时, 甲乙可能相遇两次 |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叠放着A、B两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的水平恒力,物块A、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若在运动中突然将F改作用在物块A上,则此后A、B的运动可能是:
K]
A.A、B将仍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B.A做加速运动,B做减速运动;
C.A、B最终分离;
D.A、B最终以共同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1秒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 |
B.第2秒末质点的位移改变方向。![]() |
C.第4秒末质点的位移为零。 |
D.第3秒末和第5秒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
如图所示,用绳子连接的A和B两个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已知A的质量为B的三倍。若用大小为F的水平力向右拉A时,A与B间绳子的张力为T1;若用同样大的力F水平向左拉B时,A与B间绳子的张力为T2,则T1与T2之比为:
A.3:1 | B.1:3 | C.4:3 | D.3:4 |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N1,对物体的摩擦力为f1。若斜面体沿水平面向左加速运动,此时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N2,对物体的摩擦力为f2,则以下关系有可能的是
A.N2>N1,f2>f1 | B.N2>N1,f2<f1 |
C.N2<N1,f2<f1 | D.N2<N1,f2>f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