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女 匪 (孙方友)
民国十几年的时候,豫东一带活跃着一支女匪。队伍里多是穷苦出身的姑娘,而匪首却是位大家闺秀。至于这位小姐是如何沦入匪道的,已无从考究。她们杀富济贫,不骚扰百姓。打舍绑票,也多是有钱人家。
女匪绑票不同男匪,她们大多是“文绑”,极少动枪动刀。先派一位精明伶俐的女匪徒,化妆一番,潜入富豪之家当女仆,混上半年仨月,看熟了道儿,定下日期,等外围接应一到,便轻而易举地抱走了人家的孩子。然后托中人送书一封,好让主家准备钱财。
这一年秋天,她们又抱了陈州一富商之家的独生子。那富商是城里的首富,已娶了七房姨太太,方生下这一后嗣。七夫人很有学识,见娇儿被绑,悲痛欲绝,几经思索,便给女匪首写了一封信:
我愿意长跪在您面前哀求,看在上帝的面子上,把孩子安全地还给我,免除我的痛苦。我以一个母亲和你同属女性的身份,请你三思你所做的事对我全家造成的伤害。我要回孩子的愿望比要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强烈,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来换回我的儿子,请你告诉我你的条件。
女匪首看了这封感人至深的信,很是欣赏,一时来了兴致,便回信一封:
我不愿跪在任何人的面前,我也不愿别人跪在我的面前。我只请求你看在上帝的面上,把我所需要的东西安全地送给我,免除我的人生之苦。我以一个女性的身份,请你理解你我命运的不同!一哲人说:谁都希望不跟着命运走,到头来,命运却又主宰着那么多人!由于命运之神把我推上了匪道,因而我需要生存和向一切富人报复的愿望比要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强烈!我愿意为你保全你的儿子,请你拿出三千大洋来,于本月×日在我随时通知你的地点换回你的儿子!为保险起见,请不要告诉任何人!
那夫人接到女匪首的信,颇为惊讶!她万没想到女匪首竟也如此知书识礼,文采照人!她产生了见见那才女的心情,当下准备三千大洋,等到匪首的通知,亲自坐船去了城东的芦苇荡里。
女匪首并不失约,等观察四下无动静后,便威风凛凛地出现在一只小船上。大红斗篷,迎风招展,于碧绿的青纱帐中,犹如一朵硕大的红牡丹,映衬出眉目的秀丽和端庄。七夫人惊愕片刻,才发现那个曾在她府上当过丫环的女匪正逗着她的孩子玩儿,她那颗悬挂的心才落了下来,忙让人亮出大洋,让女匪首过钱。女匪首笑笑,打出一声呼哨,芦苇荡里旋即窜出一叶小舟,上面有女匪二,各佩枪刀,接过大洋过了数,又箭般地驰进芦苇荡的深处,淹没在一望无际的绿色里。这时候,只见女匪打了一下手势两船靠拢。那女匪递过孩子,交给夫人。可万没想到,孩子竟不愿找他的生身母亲,又哭又嚎,紧紧地搂抱住了女匪的肩头。
夫人惊诧万分,痛心地流下了泪水,对女匪说:“万没想到,你们首先绑走了孩子的灵魂,令我颤栗!”
女匪首大笑,说:“孩子毕竟是孩子,每一个女人向他施舍母爱,他都将会得到温暖!尊敬的夫人,这些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常言说:生身没有养身重!你想过没有,当你抱走你儿子的时候,我的这位妹妹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夫人抬起头,那女匪正在伤心地抹眼泪,好似有着和她同样的悲哀!
夫人感动了,对女匪首央求:“让这位妹子还回我府当丫环吧?”
女匪首望了夫人一眼,说:“由于她已暴露了身份,我认为不太合适!你若想让你的儿子乐乐地回去,夺回那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可以在我们这里住上几日!”
七夫人秀眉紧蹙,迟疑片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样理解“你们首先绑走了孩子的灵魂”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概括文中七夫人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设置“七夫人与女匪通信”情节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作者孙方友被称为“现代蒲松龄”,其作品多有传奇风格,请结合本文内容,从形象和情节两方面对作者的作品风格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为小说的结尾设计一句符合人物身份和情节发展需要的话,来明确七夫人的选择,并结合文章举出至少两个理由来阐述你的设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9分,每小题3分)
今天你“围脖”了吗
“刚在跑步机上走了半小时,出了一身汗,感觉不错。有两个多星期没跑了,要是能坚持,效果应该不错。”这是新浪CEO兼总裁曹国伟的第一条微博,2009年9月14日傍晚从手机上传,当时新浪微博刚刚兴起。
这条略显平淡的微博,转发3次,评论34次,之后掀起了互联网各大网站新的浴血鏖战,成为网络新的激情和生命力来源。不到一年,新浪微博已经风云突起,傲视群雄,成为社会最热门话题。而曹国伟本人因此获得2010年度“十大华人经济领袖”称号。
2010年4月6日,凤凰网微博开始邀请内测。至此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凤凰网五大门户已经先后推出微博产品,微博人气迅速超越博客、论坛,大受青睐。
同为新工具,各大网站的微博口号并不一样。
新浪微博是“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记录精彩;腾讯微博则很亲民,“你的心声,世界的回声”;网易微博专注个性化,要做“有态度的微博”;拥有国际化视野的凤凰微博,期望“点滴生活,精彩世界”;搜狐微博继续发展名人战略,张朝阳亲自上阵,并且邀请赵本山、李连杰等好友加入,把“来搜狐微博看我”的大广告印上了北京、上海等都市公共汽车……
微博用户呈现井喷式增长,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预测,“微博用户的爆发性增长将出现在2012年至2013年左右,市场将在2013年进入成熟期。”
报告指出,眼下,微博的当务之急是探索成熟的产品运作和盈利模式。
微博如何盈利存活?对此,中国微博的始祖曹国伟显得淡定。近日接受CNN采访时,他表示,截至4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达到1.4亿,目前仍在快速增长,新浪“首要任务是做好产品并扩大平台”。最新报道则称,新浪微博将在第三季度向小规模用户推出虚拟货币——“微币”,这个盈利渠道是否畅通,仍有待检验。
腾讯微博事业部总经理邢宏宇透露,截至5月,腾讯微博用户数量已超过2亿。“但今年腾讯微博依旧不考虑盈利的问题,仍将把提升用户体验放在首位。”搜狐张朝阳也坚称搜狐微博“暂不考虑商业模式,将继续抢夺市场份额”。
作为微博“鼻祖”的美国Twitter公司,成立于2006年,至今仍没有核心的盈利模式。它以“what’s happening”为口号,允许用户每次发送不超过140字的即时信息,向商业用户收费来获取收入。和国内微博不同的是,Twitter仅仅审查客户发布的广告信息,并不限制暴力、诽谤、色情等言论的上传;而国内则投入巨大的成本来审查原创微博,如新浪的自动监控系统,分区域、等级进行不间断检测。
此外,新浪、腾讯等主流微博平台有个心照不宣的共同点:微博暂时不可注销。这说明各大门户的微博用户将只增不减,竞争愈演愈烈。
伴随新科技在网络平台的高频率运用,或许微博将不断完善,历久弥新,或许会被“小博”“中博”之类的新传播方式完全淘汰。
明天不可预测,今天,你“围脖”了吗?
(摘自《中国青年》:陈敏《微博改变中国》)下列关于“微博”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微博始祖曹国伟获得2010年度“十大华人经济领袖”的称号,与新浪微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风云突起,成为社会最热门的话题有密切关系。 |
B.进入2010年4月以后,随着新浪、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先后推出微博产品,微博人气迅速超越了博客和论坛。 |
C.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报告指出,微博的当务之急是探索成熟的新产品运作模式。 |
D.新浪、腾讯等主流微博平台采取微博暂时不可注销的做法,说明各大门户的微博用户将只增不减,竞争愈演愈烈。 |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2009年9月,曹国伟发的第一条微博,掀起了互联网各大网站新的竞争,成为网络新的激情和生命力来源。 |
B.新浪、腾讯、网易等各大网站的微博口号不一样,既表明了他们的经营理念的不同,也体现了他们管理水平的高低。 |
C.眼下,微博的发展态势很好,随着微博用户的迅速增长,2012年至2013年左右将成为微博用户的爆发性增长期,到2013年,市场进入成熟期。 |
D.腾讯微博用户已超过2亿,他们将把提升用户体验放在首位,而搜狐微博则将继续抢夺市场份额,不会考虑商业模式。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如何盈利存活,是各大网站都在思考的问题,新浪微博向小规模用户推出的虚拟货币——“微币”,应该是比较畅通的盈利渠道。 |
B.最先推出微博的是成立于2006年的美国Twitter公司,它虽然至今仍没有核心的盈利模式,但是通过向商业用户收费来获取收入,却能弥补其投入的巨大成本。 |
C.美国Twitter公司仅仅审查客户发布的广告信息,并不限制暴力、诽谤、色情等言论的上传,这就表明它不会有好的发展前景。 |
D.伴随着新科技在网络平台的高频率运用,微博或许会退出历史舞台,而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小博”“中博”之类的新传播方式。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雨下
阿兰(法)
我们现实的不幸已经够多的了,可偏偏还有人用想象去增添不幸,你每天至少能碰到一个抱怨他职业的人,而他的诉苦总能打动人,因为对于任何事我们 总能挑出毛病,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
你是教师,你说你教的一帮青年学生粗鲁野蛮,多么都不懂,又对什么都不敢兴趣.你是工程师,你陷没在文件,图表的汪洋大海里.你是律师,你出庭时法官不听你的辩护词,一味打瞌睡消化胃里的食物.我相信你们说的都是事实,这类事情必定是真的才经常被人说到.如果说,除此之外你有胃病,或者你的皮鞋进水,我就更能理解你了,这些事情足以使人诅咒人生,咒骂别人.甚至上帝—假如你相信上帝存在。
但是请你注意,这样抱怨下去将没个完,而忧愁更会引起忧愁.因为,如果你这样帮员命运,你就增加了自己的不幸,你事先剥夺任何使你轻松发笑的希望,你的胃病只会因此加剧.假如你有个朋友总是怨天尤人,你必定会努力劝导他,让他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世界,那你为什么不成为自己的好朋友呢.我认为人们应该学会爱自己,对 自己友好一切取决于人们最初采取的态度.一为古人说过,任何事情都有两端,选择会割破手的那一端不是聪明人的做法,要紧的是为自己辩护,而不是跟自己作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出色的辩护才能,只要我们愿意朝这个方向走,我们总能找到使自己高兴的理由。我经常观察到,人们因为一时说漏了嘴或出于礼貌抱怨自己的职业。如果引导他们讲他们正在做的和和正在发明的事情,而不是去讲他们正在承受的事情,他们就会变成兴高采烈的诗人。
天上下着小雨时你正在街上,你把雨伞打开就够了,犯不着去说:“真见鬼,又下雨了!”你这样说,对于雨滴、对于云和风都不起作用。你倒不如说:“多好的一场雨啊!”我同意你说的,这句话对雨滴同样不起作用,但是它对你自己有好处,你于是抖一下身子,从而使全身发热。因为最微小的愉快动作也会产生这种效果。这样,你就不必担心自己会因为淋雨而感冒。
对待别人也可以像对待雨一样。你说这可不容易,我说不然,这比对待下雨容易。因为你的微笑对待雨水不起作用,对于别人却能起到很大作用。仅仅由于他们效法你的微笑,这就使他们变得不那么忧郁,不那么讨厌。此外,如果你设身处地为他们想,你就不难原谅他们。马可.奥勒利乌斯每天早晨说:“今天我要见到一个追慕虚荣者,一个说谎者,一个处事不公者,一个讨厌的饶舌者。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无知。”根据前三段,概括面对不幸人们应该持有的态度。
文章第四段是如何譬喻说理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6)
末段划线句的含意是什么?引用马可.奥勒利乌斯的话,有何用意?(6)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于是之
陈丹青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总算没拆,模样,也还大致没变。前年去看了场话剧《阮玲玉》,出台的都是目下演剧界的新腕儿,倒也演得卖力。
但是不好。也说不上哪儿不好——所以更不见佳。一句话:话剧腔。
这才想到二十年前看《茶馆》。我连着三夜看了三场,那后两回的戏票全是我站在台阶沿愣靠等退票等来的。
头场其实是看昏了,此后两天丧魂落魄,天黑了就往人艺小广场人堆里扎,词儿是早学顺溜了:富裕票!有富裕票没有?得,头排中座。仰头看,蓝天野郑榕于是之这几位爷在聚光灯下连耳梢脖梗的细皱纹都叫我瞧得清清楚楚。临了“王掌柜”撒纸圈儿,还有那么几片掠到我脸上身上,触电似的。谢幕时众演员离我那叫近的,真想蹿上去抓一把,可于是之一脸的不动声色,俩手软软地虚拍拍,鞠躬到地,台底下那可是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多少年后《茶馆》告别演出,据说谢幕时二楼有位小姑娘冲着台上大叫:永别啦,王掌柜!
是了。别说“永别”演出,二十年前那三天热昏,我就老在想,得赶紧看,以后这帮老将退了,就看不到这阵势了。怎么办呢,我年轻,年轻人心里被一件事给烧的,就非得有所举动,我就给于是之同志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则我记得很短:于老师,您好,我连看三场《茶馆》,太棒了!你们这代活宝(我真用了“活宝”这俩字)要是不演了,就再没得好戏看!
那时的市内邮票四分钱一枚。信寄出,我睡踏实了。只是往后好些天走进走出的,我总有意无意松开臂肘,手掌略略向外虚张着,虚晃着,学那“王掌柜”茶座间走动照应的小动作:人忙惯了,就是那架势,江南上了岁数的勤快跑堂也一样,嘿,到了舞台上给于是之这么不起眼地撩几下子,绝了!
几天后,于老先生的回信居然搁在门房口。我没要他回信的意思呀,大概是看在美院的信封吧。字迹清秀老实,纸是那种练习本子扯下来的,写满一张。我飞快读过,却有点失望:他说,他的表演离焦菊隐导演的要求,离老舍同志的剧本,都还差得远,还要努力云。大师回信,大师谦逊,诚然感动,但这和开会发言“创作谈”的老套有啥两样?我以为在他信中会看到他那右手晃晃撩撩的意思的。
开春,于是之竟给杨先让先生请来美院开讲座,我又看见他了!那天于先生说些什么,我不记得了。实话说,也有点儿失望。好像是怎样的体验生活,体验生活怎样要紧。他真的以为自己的表演对不住老前辈么?他真的以为体验了“生活”他才能演成那样儿么?看来是真的谦逊,真的相信。可是别人为什么不如他?“文革”中,我看过批判赵丹的资料,赵丹大大咧咧说:体验生活?我演工像工,演农像农!我可没当过工人和农民!——于先生开过茶馆当过掌柜么?他见是一定见过,可是当年泡茶馆的爷们儿多的是,他演来出神入化,因为他是“于是之”!我连看三场凭什么?还不是冲着他!
翌年我出国去。读到一篇于是之写的短稿,心中大喜,真是说得好。他说,他每次出台前就对自己念叨着:往坏里演吧,往坏里演。豁出去,反而演好了。又说王掌柜决定寻死刻意安顿家人的第三幕,导演要求送别鞠躬后要有眼泪流下来,所以每次王掌柜流下泪来那一瞬,于是之就在心里暗自嘀咕:得,这回没演砸,这回没演砸。
他终于说了出来:那才是他实实在在的“生活”,他在舞台上“体验”的是他自己,对得住他的戏。在台下,他像大部分那几代艺术家,诚心诚意,自然而然活在同一的思路话语中,“体验”着,“生活”着。可是上得戏台,他就分明晓得“往坏里演”,一边流泪,一边庆幸“没演砸”——那一刻,就在那一刻,他其实既不是老舍笔下的王掌柜,也不是焦导演旗下的好演员,他是谁呢?在台上,他谁也不是,就是他于是之。(选自《多余的素材》)文中开头写观看话剧《阮玲玉》,有何种作用?(4分钟)
第四段结尾“永别啦,王掌柜!”表达观众哪些感情?
依据文章四至八段,简要分析于是之的形象特点。
请谈谈你对文章末段划线句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乡愁的滋味肖复兴
关于乡愁最著名的一句话,莫过于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说过的:乡愁是一枚邮票。这样说,形象而具体地说明乡愁是远离家乡产生的一种情感,家乡和乡愁构成一种胶着状态的关系,而与家乡的距离是乡愁的必备条件,所以,乡愁才需要借邮票邮寄。也就是说,没有了这种距离,便无所谓乡愁。
记得几十年前,我到北大荒插队,第一次离开北京的家那么远,远得仿佛到了天之外。到达北大荒的第二年,中秋节那一天,一清早天就飘起了细碎的小雪花,渐渐变大,很快天地一片白皑皑。早知道北大荒冬天冷,没有想到冬天也来得这么早。但再大的雪,也要过中秋节呀!坐上一辆小型柴油车,赶到一百里外的富锦县城,买回来的月饼,掉在地上能砸个坑,咬得牙生疼。思念北京,那里毕竟是我的家,那种感情一下子浓得化不开,却又无从发泄。那时生产队的小卖部只剩下了罐头,其他可吃的东西早被知青抢购一空。最后,买了两筒罐头,是那种香蕉罐头,一个罐头里两根截成四节的香蕉。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香蕉的滋味伴随着乡愁的滋味。那是我第一次尝到了乡愁的滋味。
如今离开北大荒已经整整40年,却一次次地思念那片曾经风雪弥漫的荒原。这40年中,尽管我曾经前后回去过三次,却依然怀念那里的乡亲和那里的土地。40年让曾经的荒原变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远离那里越久,这个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就越长,乡愁便不由而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乡愁随之加深。
后来看学者赵园的著作,她在论述荒原和乡土之间的差别时说:乡土是价值世界,还乡是一种价值态度;而荒原更联系于认识论,它是被创造出来的,主要用于表达人关于自身历史、文化、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的认识。她还说,乡土属于某种稳定的价值情感,属于回忆;而荒原则由认识的图景浮出,要求对它的解说与认指。
赵园的话,让我重新审视北大荒。对于我们知青,它属于荒原还是乡土?属于乡土,那里却确实曾经是一片荒原,我们只是如候鸟一样的匆匆过客;属于荒原,为什么包括我在内的那么多知青如今把它当作自己的故乡一样频频含泪带啼地还乡?过去曾经经过的一切,都融有那样多的情感价值的因素。对于我们知青而言,北大荒这片中国土地上最大的荒原和乡土的关系,并不像赵园分割得那样清爽。这片荒原,既有我们的认识价值,又有我们的情感价值;既属于被我们开垦创造的荒原,又属于创造开垦我们回忆的乡土。
于是,我更加明白了,乡愁,除了和乡土或者说和故乡的时间与空间距离的关系之外,还需要一个必备的条件,那便是回忆。回忆,是填充乡愁情感的物质,像血脉一样,流淌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中,让这种情感,在这样一次次回溯流淌中,日久弥新而情不自已。
今年的中秋节,我再一次要在美国度过。我居住的地方只是美国中部一个很小的大学城,我春天来这里的时候,这里只有一家华人超市,很小,只能买到一些简单的东西。而现在,仅仅半年的时间,已经又开张两家华人超市。前些天,听说新的一家华人超市开张,是占领了原来一家高档家具店的地盘,空间大许多,重新装修开业。慕名而去,一进门,便看见了熟悉的月饼,摆在了醒目的位置上。想必店家也是想赶在中秋节前开业。赶节日前开业,是中国店家传统的做法,为的就是讨个口彩,在这里是为赢得远离家乡海外人的乡愁。不管怎么说,毕竟可以吃得到家乡正宗的双黄莲蓉月饼了。
其实,年轻人已经不像我们那样喜欢吃月饼了,觉得油腻又太甜。但我去这家华人超市的时候,不少华人大学生花比买一个汉堡包贵几倍的价钱买一块双黄莲蓉月饼。排在我前面到收银台的一个女大学生拿着一块月饼付款的时候,和收银员对话说的是汉语,一听口音就知道是老乡北京人。和她说起话来,她举着月饼一笑:好几年没回家了,但也要过中秋节呀,怎么也得吃块月饼尝尝家的滋味呀,就当是回家了。
乡土是价值世界,还乡是一种价值态度。这一点,赵园说得对,正因为如此,乡愁才有了价值。乡愁升华的最高形式,便是还乡,无论是千里迢迢真正意义上的还乡,还是如这位女大学生一样精神还乡。
(选自2014年9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文中写了哪些“乡愁”?请依据文本加以概括。
作者对学者赵园关于“荒原和乡土”的论述持什么态度?
文章详细叙述女大学生买月饼的情景,有何作用?
统观全文,你认为作者对于“乡愁”有怎样的深刻认识?并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分,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显”“隐”兼顾弘扬优秀传统唐凯麟
鸦片战争以来的170多年间,古今、中西、体用、传统与现代之争一直不绝于耳,其核心是如何正确对待传统和传统文化的问题。认清什么是传统和传统文化,把握其内涵、构成、特征、功能和性质,对于厘清上述争论的是非曲直、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无意义。
“传统”一词,在拉丁文中指从过去延传到现在的事物,在英语中也基本上是这个含义。我国有学者认为,如果从操作的意义上讲,延传三代以上、被人类赋予某种价值和意义的事物,都可以看作传统。一般说来,传统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器物层面的传统,即历史上延传下来的典章制度、文史经籍、文化遗迹等。第二是行为层面的传统,即历史上延传下来的风俗习惯等。风俗习惯是一种相对固化的行为模式,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群体认知和智慧积淀。这两个构成部分可说是传统的“显性方面”。第三是精神层面的传统,即历史上延传下来的社会理想、生活信念和伦理道德观念、性格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等。它可说是传统的“隐性方面”。
那么,“显性方面”的传统与“隐性方面”的传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显性方面”是传统得以延传的载体和媒介,“隐性方面”则是传统得以延传的血脉和灵魂。没有“显性方面”,“隐性方面”就无法得以延传和呈现;没有“隐性方面”,“显性方面”就会枯萎坏死,也无法鲜活地存在和延传。从这种关系出发,人们又把传统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的传统,指器物、行为和精神三个层面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的概念与文化学所使用的大文化概念是一致的。它是历史上人类创造、赋予象征意义并延传至今的所有物质精神财富的整体,可叫做传统文化。狭义的传统,指世代相传、延传至今的社会理想、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审美情趣等精神文化。我国典籍中关于传统的概念,主要是就这个方面而言的,又可称其为文化传统。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价值理想、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气质和民族心理。今天我们讲弘扬优秀传统,无疑同时包含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
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总的原则是合理扬弃,即对存在合理内核又具有旧时代特征的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明显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内容,则坚决摒弃。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唯物辩证的态度分析和对待传统,厘清哪些是应该汲取的、哪些是必须剔除的;同时区别传统的“显性方面”和“隐性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和方式。典章制度、文史经籍、风俗习惯、文化遗迹等“显性方面”是传统的重要载体,应加强发掘整理和保护修缮。近100年来,几经战乱,我国典章失传、文物流失以及损毁相当严重。应增强保护意识、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研究水平,切实扭转这种局面。在以我为主的前提下,加强同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发达国家好的经验和做法,对破坏、损伤的文物进行抢救和修缮。同时,加强文化传承基地和博物馆建设,使优秀传统的“显性方面”历久弥新、发扬光大。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审美情趣等“隐性方面”的传统,应结合今天的实际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不断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选自2015年2月11日《人民日报》)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认清什么是传统和传统文化,对于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
B.传统由器物层面、行为层面和精神层面三个方面构成,今天都需要大力弘扬。 |
C.“显性方面”的传统与“隐性方面”的传统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依存。 |
D.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应该兼顾“显性方面”和“隐性方面”,注重合理扬弃。 |
根据文意,下列做法不属于弘扬优秀传统的一项是
A.我市加强京杭大运河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 |
B.北京一银行女职工穿着汉服上下班 |
C.孔子诞辰日在曲阜孔庙举行祭孔大典 |
D.国务院新近颁布《博物馆条例》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器物层面和行为层面的传统属于“显性方面”,精神层面的传统属于“隐性方面”。 |
B.广义的传统可称为传统文化,而狭义的传统则可称为文化传统。 |
C.新时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显性方面”比“隐性方面”的任务更加艰巨。 |
D.弘扬优秀传统应该加强同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但首先必须以我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