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武汉市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依托本土历史文化积淀,融入时代特色,提炼出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城市精神,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十大文化振兴工程”,彰显城市人文特色,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等载体,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体性文化活动。市民置身于这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了解到了本地的名胜古迹,体味到既古老又现代的文明,感受到了独具特色的精神,提高了市民的素质,进而激发了广大市民热爱城市、建设家乡的热情。
联系材料,分析武汉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的做法是怎么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结构性矛盾、就业歧视、学生职业观偏差等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困境。新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帮助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教育部提出了采用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多种措施。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你认为大学生应如何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来指导自己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每个公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都应当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贡献。
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什么要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
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对这段话进行分析。(12分)
材料一: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及资源短缺情况
煤碳 |
原油 |
电力 |
天然气 |
|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
60% |
10% |
—— |
5% |
2008年短缺 |
8000 万吨 |
1.6亿吨 (进口) |
200万 千瓦时 |
8——10 亿立方米 |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耗量占世界总消耗的比例
注:我国每年创造的GDP占世界总量的4%,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的26.9%、日本的11.5%
材料三: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健全节能环保各项政策,按照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监测体系,狠抓落实。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和现实说明如何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
(16分)
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建立了l55个民族自治地方。长期以来。这些地区的发展得到国家大力支持。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决定对新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新疆困难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是此次政策之一。
运用经济常识回答:这一政策运用了宏观调控的哪个手段?该政策的实施对新疆困难地区的企业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