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东坡的“把酒问月”到今天的“嫦娥探月”,以及未来中国的“载人登月”。千年之前,人们只能望月惆怅,今天千年梦想成为现实,这主要说明实践具有( )
A.客观物质性 | B.主观能动性 |
C.社会历史性 | D.目的性计划性 |
“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弘扬的传统……”这是济南历城区某中学在上“孝敬课”。你认为()
A.上“孝敬课”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是一致的 |
B.上“孝敬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必要 |
C.中学生只要文化成绩好就可以了 |
D.上“孝敬课”应是家庭的事,学校多此一举 |
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这一观点()
A.强调了坚强思想道德休养的重要性 |
B.认为道德远远比智慧重要 |
C.认为智慧远远比道德重要 |
D.认为道德与智慧是相互促进的 |
中央电视台《午间半小时》曾报道,一名初中毕业的青年利用同学的电脑技术专门破译高档轿车的解码器,实施盗窃。这个事例表明()
A.掌握了电脑技术的人更应该加强思想道德休养 |
B.加强思想道德休养有利于培育合格人才 |
C.缺乏知识文化休养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
D.“才”与“德”往往是相互矛盾的 |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句话表明()
A.读好书可以丰富人的自然科学知识 |
B.读好书就可以解决一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 |
C.加强思想道德休养,能促进知识文化休养 |
D.良好的知识文化休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休养 |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埤:“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表明()
A.无“才”便无“德” | B.有“才”便有“德” |
C.“德”与“才”相辅相成 | D.“德”与“才”两者,“才”应摆在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