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公破之,刳①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②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③,幽阒辽复④,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茸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节选自王禹傅《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注]①刳(kū):剖,削。②雉堞:城墙。③平挹江濑(1ài):奔流的江水尽收眼底。濑,湍急的水。④辽复:写视野的辽阔绵远。复,绵远。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有仙则②无案牍之形 ③不可状 ④公退之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有皆竹楼所助也
B.可调素琴其价廉而工省也
C.斯楼之不朽也竭驽钝
D.幸后之人与我同处处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岂惧竹楼之易朽乎?
【甲】 【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
所成,蜚声文坛。(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
顿的
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a.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
b.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课内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恰当的是()
A.邑人之(对……感到惊奇) B即诗四句(书信)
C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D往事耳(了解)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忽啼求不能称前时
B卿当涂掌事卿者才略
C自是指物作诗立蒙乃始
D父利其也泯众人矣
下面对两篇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则用仲永的例子说明如果不学习,再聪明的人也会变为常人,或者比常人还不如,从反面阐释了学习的重要性。
B第二则用吕蒙的例子说明了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人任何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从正面阐释了学习的重要性。
C两篇都采用见闻录和问答的形式记叙了他们成长的过程,,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简练。
D两篇文章的主题相同,都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学习,应该认真学习。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题目(14分)
【甲】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节选自张岱《于园》)
【乙】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③,沆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⑤,乃矍⑥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⑦,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节选自《新唐书 王勃传》)
【注释】①宿:事先。②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 ③勃:指王勃。 ④沆然:轻松、愉快之意。这里是不客气的意思 ⑤语益奇:(勃文)语言更加奇特。 ⑥矍(jué)然:惊惶的样子。 ⑦属(zhǔ)文:写文章。
下面哪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

A.实奇俱假山显
B.宿命婿作序遽契
C.其中置之其
D.次日临政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 都督大滕王阁( )
(2) 吏伺其文辄报( )
⑶ 不一字( )
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2) 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用“/”画出下面句子该停顿的地方。
引被覆面卧
【甲】文段选自《于园》,其作者在原文的结尾处写道:“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有同学认为,文章课题是“于园”,此处却又写到了瓜洲众多的园林亭榭,这样就冲淡了于园在读者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你赞同这样的说法吗?试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文:梁君①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②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③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④之,曰:‘必以人祠⑤,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⑥!”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①梁君:即魏国国君。②彀gòu弓:拉开弓。③御:车夫。④卜:占卜,古时迷信活动。⑤祠:祭祀。⑥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读之竟日()他日补旧纸()
用其人()必以人祠,乃()
选出下列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太祖常劝读书瓜洲诸园亭,俱假山显
B.复奏初匠师其言,塔遂定。
C.跪拾之以归袭不与其君顾他人
D.凡吾所以求雨者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译文:
(2)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
译文:
(3)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译文:
甲文中的赵普是一个“”的良臣,乙文中的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用原文语句填空)。

阅读《宋仁宗忍饿》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注】①兴:起身。② 比:最近③禁中:皇宫里。④诚:实在。⑤逐:每。⑥馁:饥饿。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近臣()②比禁中每有索取()
③诚自此逐夜宰杀()④岁月之久()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夕之馁

A.石青糁之(《核舟记》) B.纸灰之类(《活板》)
C.千里之能(《马说》) D.何陋之有(《陋室铭》)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诚 恐 自 此 逐 夜 宰 杀
翻译下列句子。
(1)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魏学洢《核舟记》)
从“宋仁宗人忍饿”这个故事中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