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有白色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Na2CO3
猜想Ⅱ: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NaOH和Na2CO3
则NaOH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实验探究】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
                   
白色沉淀产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加入              
             
证明猜想Ⅱ成立。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金属在生活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1)下列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为:铜、铁、铝。与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关系最大的是(选填字母)
A.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B.金属的用途大小C.金属的活动性
(2)生活垃圾要分类投放,可与铝制的易拉罐作为同一类投放的是(选填字母)
A. 电池 B. 废旧铁锅 C. 快餐盒 D. 烂菜叶
(3)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金属性质。已知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发生置换反应,Mn、Fe、Mg 、Cu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排列为:
A.Fe 和CuSO4溶液B.Mg和MnSO4溶液 C.Mn和FeSO4溶液
(4)某同学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粒的试管中,倒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以“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案不够科学合理,理由是

每到夏天,大街小巷的露天烧烤便“火”了起来,吃烧烤成了很多人的最爱。烧烤时木炭不充分燃烧,产生剧毒的CO气体,肉串不熟可能存在寄生虫或病菌,烤出的油滴燃烧分解产生大量有害物质,肉类在烧烤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极其强烈的致癌物——苯并芘(化学式C20H12)。

(1)苯并芘属于_____________(填“无机物”“有机物” “氧化物”之一)。
(2)苯并芘中氢、碳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__________________。
(3)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主要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另外还产生少量一氧化碳、炭黑等有害物质,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单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 _____。
(4)远处就能闻到烤串的香味,请用分子的性质解释

按要求从氢气、氧气、氧化铁、一氧化碳、氢氧化钙、盐酸、硝酸钾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  ;(2)一种用于炼铁的氧化物  
(3)一种微溶于水的碱  ;(4)一种可作为化肥的盐  

下面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生成氧气时,仪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并用来测定某不纯的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为少量单质铜),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D1→C→D2→D3。(已知:CuO+H2Cu+H2O;D1、D2、D3为3个浓硫酸洗气瓶)
①仪器D1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仪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反应完成后,装置D2中浓硫酸的质量增重1.8g,则氧化铜样品的纯度为。若不连接D1,则计算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将会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基本一致”)。
④若通过的方法,即使不连接D1,计算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也会基本一致。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Ⅰ所示。常温下,分别向装有适量甲、乙物质的两支试管里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两支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里,如图Ⅱ所示。

(1)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5%(填“>”、“<”、“=”之一)。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填“>”、“<”、“=”之一)。
(3)若甲中含有少量的杂质乙,可采用方法提纯甲。(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
(4)在图Ⅱ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甲试管中固体增多,乙两试管里固体减少。请你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