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下图中甲、乙、丙、丁所示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氢气的纯度,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
B.乙实验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C.丙实验可证明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D.丁实验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
“西气东输”工程使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的居民用上了天然气。现有一套以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C3H8)为燃料的灶具,要改成以天然气为燃料,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小 |
B.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 |
C.减小燃料气的进入量或增大空气的进入量 |
D.增大燃料气的进入量或减小空气的进入量 |
2011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大量使用乙醇、沼气等可再生能源 | 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再利用 |
C.用集体供暖取代家庭燃煤取暖 | D.将废弃塑料集中到野外焚烧 |
有些地区因大量焚烧秸秆,导致空气质量一度达到重度污染。下列有关处理秸秆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秸秆发酵产生沼气 |
B.秸秆腐烂后可转化为有机肥料 |
C.秸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
D.秸秆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
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A.隔绝了空气 | B.可以燃烧 |
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 | D.清除了可燃物 |
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
B.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 |
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