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整体来看,中国的天然气供应仍严重不足,单靠西气东输一条管线仅仅满足部分市场需求,下一步引进中亚天然气的西气东输二线也将建成投产,三线、四线工程也已经纳入规划建设中,有望在“十二五”末落成,届时中国的“气荒”有望基本解决。
材料二 第二条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
材料三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全线包括1干8支3库1LNG应急调峰站。干支线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广东共10个省、自治区,干线、支线总长度为7378公里。西气东输三线的主供气源为新增进口中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天然气,补充气源为新疆煤制天然气。


(1)由材料知,引入国外气源或塔里木新增气源是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建设的基础,你认为海外气源除哈萨克斯坦、里海地区外,还有可能来源于哪里?为什么?
(2)在我国能源战略中,与哈萨克斯坦等国进行能源合作是重点之一,其优势有( )
①天然气储量大        ②陆上邻国,能源安全有保障
③该地天然气价格便宜 ④其他国家很少使用这两个国家的天然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西气东输一线经过的自然带有                                                     
                    。
(4)与西气东输一线相比较,三线工程建设还具有哪些意义。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喀斯特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我国平均每年土地石漠化的面积约为2500平方千米,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灾害多发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材料二我国西南某地区坡度与土层厚度与有机质层厚度的实测数据(表)

(1)、右图为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人口环境容量的统计图。
根据右图图中坐标和文字分析图中三条曲线分别是:①
;③。( 3分)
(2)、根据材料,分析石漠化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6分)

读甲、乙两地区图回答问题。

(1)评价甲平原农业发展的自然区位条件
(2)分析甲平原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
(3)与珠江三角洲相比,乙地区工业化的优势有哪些

(15分)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独特,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共同性。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亚地形图。

材料二 中亚地区水资源缺乏,且分布极不平衡,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拥有的地表水资源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因“一湖两水”而独具特色。
(1)、中亚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蕴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我国从中亚进口该资源最佳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巴尔喀什湖“一湖两水”主要指其湖水盐度差异明显,西半部盐度比东半部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简要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5分)
(4)、分析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3分)
(5)、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国大面积种植棉花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3分)

下图是“某发达国家沿49°N的地形剖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该国分布有世界著名的大河,试从该国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有利于较大河流发育的条件。(3分)
(2)图中④地附近冬季最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什么?试简要说明成灾原因。
(3)据图分析说明①处附近分布有温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原因。
(4)该国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分布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根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第四纪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冰川的主要发源地,冰层厚达20 000米;冰川侵蚀力与冰川的厚度、山地的坡度成正相关,与河谷的宽度成负相关。北欧森林广布,木材资源丰富。早期木材运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浮运。主要依靠河水浮运(浮运从春季开始直至夏末,借助河流进行漂浮木材);另一种是陆运,冬季用马拉木材在积雪上滑行。
材料二: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1)据材料分析甲城市所在国家耕作业不发达的主要自然原因。(3分)
(2)在未修公路、铁路前,M国高纬度森林的木材运往河口加工厂采用浮运,试从河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
(3)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