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 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
《观书有感》中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反映了
A.陆九渊的“心即理” | B.朱熹的“格物致知” |
C.王阳明的“致良知” |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下至唐代,虽仍是儒释道三足并峙,而实际上,佛教已成一枝独秀。” “士大夫寻求人生真理,奉为举世为人之最大宗主,与夫最后归宿者,几乎惟禅是主。”这说明
A.佛教挑战儒家思想的地位 | 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 |
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 D.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 |
何兆武等人认为董仲舒的思想“已经不是先秦儒家的本来面目,而是经过一番改造以适应汉王朝封建统治阶级政治需要的儒家学说”,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表现为
A.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
B.天下者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
C.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与材料相符的思想流派是
A.儒家 | B.道家 |
C.墨家 | D.法家 |
樊树志在《国史概要》中说:“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以下选项中体现这一思潮的是
A.孔子:提出“克己复礼” | B.老子:主张“因循自然” |
C.韩非子:认为“事异则备变” | D.墨子:主张“兼爱”“尚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