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为了坐上教室里“人气宠儿的最佳风水方位”,河南商丘市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网上占卜后,缠着老师给自己调换座位,理由是这样能提高自己日益下降的学习成绩。这种思想( )
| A.否认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 B.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
| C.没有把握事物的整体联系 | D.没有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
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 )
|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
|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
|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无中生有”、“指鹿为马”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成语,它们共同体现的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 C.形而上学的观点 | D.唯物主义的观点 |
陆九渊3、4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而废寝忘食;波普尔8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大思想家,应该说这跟他们从小善于思考很有关。这些故事说明()
| A.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 |
| B.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 |
| C.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 D.反思性是哲学的重要特征 |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 | B.朴素唯物主义 | C.机械唯物主义 | D.辩证唯物主义 |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
|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
| B.社会存在是客观的,决定人的思维 |
| 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
|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