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留住美丽村庄。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我国农耕文明留下的重要遗产。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人文特色日渐消退,甚至正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如何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成了人们的期盼。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的理由。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
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辨析题
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
请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辨析“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技术工人的构成

技术工人结构
初级技工
中级技工
高级技工
比例(%)
60
36
4

注: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
材料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预测:2010年中国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将超过2400万人,但经济发展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1200万个。尚有l亿多农业富余劳动力有待转移。与此同时,自2004牟以来,用工荒日益严峻,2010年的情势,似乎叉显得格外严重,珠三角缺工的人数已从当年的15万激增到了200万。青岛一制造公司打出年薪16万元的“天价”,急招一名高级模具技工,结果重赏之下却难觅“勇夫”;天然气西气东输一个项目工程,日工资150元招高级焊工,竞无人揭榜……。
材料三 2010年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强调,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最大限度创造劳动者就业和发展机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要健全面向所有困难民众的就业援助长效制度,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的联动机制,促进体面劳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6分)
(2)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的知识,谈谈如何实现劳动者的充分就业?(8分)
(3)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体面劳动的政治学依据有哪些?(12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30年来,深圳抓住五大历史机遇,创造了财富传奇。
材料一

年代
机遇
1980
深圳成为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英雄不问出处,只要努力就有机会获得成功,改变自已的命运。
1992
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并因此引发一轮以政府官员、教师和科研人员为主导的下海潮。形成了名扬中外的深圳“中生代企业家”群体。
1997
香港回归,深圳吸引了众多香港、羡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到深圳发展。
1999
从1999年开始,深圳开始举办一年一届的中国国际高新技长成果交易会,以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以及促进国家、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以此为标志,知识经济汇入深圳发展的历史洪流,一批“新生代企业家”横空出世。
2004
中小板块启动,深圳在经历了“生产为王”和“营销为王”的时代,走进“资本为王”的时代。民营企业家真正跃上了资本市场的大舞台。

材料二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特区经济实力显著糟强,但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缩小城乡差距、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铃调发展任务艰巨……特区面临的难题,也是中国发展问题的缩影。努力破解发展难题,走出一条科学发展新路,为全国提供新的示范和借鉴,这是经济特区的新使命。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说明深圳取得奇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哲学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的知识,说明经济特区如何通过科学发展,完成新使命。

2010年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的讲话。温家宝说,中国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进程中,将继续以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为己任。中国将继续寻求和扩大同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中国的发展,不会损害任何人,趔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讲友好,也讲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在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决不退让,决不妥协。
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