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能源 |
B.开采出来的石油应该经过加工后再综合利用 |
C.为保护环境,严禁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
D.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制成汽车使用的燃料乙醇汽油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 |
![]() |
![]() |
![]() |
测定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 |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
电解水 |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方法 |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
比较食盐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必须控制的条件是
A.温度相同 | B.水的质量相等 |
C.食盐和蔗糖质量相等 | D.食盐和蔗糖颗粒大小相同 |
一定温度下,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现象如图2,则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一定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 B.所得溶液颜色变浅 |
C.溶质的质量增加 | D.溶质溶解度变大 |
关于物质的量描述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常用符号N表示 |
B.18 g H2O中含有1mol氢分子 |
C.1 mol SO2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
D.1mol任何物质都约含6.02×1023个微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