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有 (填编号);
a.面粉 b.食盐 c.白糖 d.牛奶
(2)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t2℃时,甲的溶解度 (填“>”、“<”或“=”)乙的溶解度;
②t1℃时,将50克的甲加入到100克的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克;
③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2℃(假设水分没有蒸发),则与原溶液相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物质。
(3)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①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 。为增大CO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②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
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 (填编号)。
a.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定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膳食合理、营养均衡是健康的基本保证。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能提供大量蛋白质的是。
A.馒头 B.水果 C.鱼肉
(2)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的是。
A.采用汽车限号行驶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
C.减少使用玻璃幕墙 D.倡导居民节约用水
(3)被称为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目前,人们利用和开发核能、潮汐能和(答出一种即可)等新能源,可节省化石燃料,减少环境污染。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A B C D E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作用,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或。
(4)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___,若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下图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有导热性、导电性和。
铁锅铜导线铝箔
(2)下列四个实验中,铁钉最易生锈的是(填序号)。
A B C D
(3)工业常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某同学将带锈铁钉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并有气泡产生,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将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上,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锌和铁,待反应停止后,请判断: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若天平失去平衡,则指针偏向的一侧的烧杯中溶液中的溶质是。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氧气、汞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2)下图所示的2个实验,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通过B实验证明水是由组成的。
A.水的沸腾 B.水的电解
(3)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C和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4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②4种物质中D属于单质
③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④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
⑤生成C、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2:7
燃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
(1)目前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__ __、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因为化石燃料资源有限,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潮汐能、地热能、__ __等新能源。
(2)家庭燃气热水器上常标注“燃气热水器切勿安装于密闭浴室或通风不良处”,标注此标识的原因是__ _;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 _。
(3)很多新型汽车使用铅酸蓄电池作为主要动力来源,避免了尾气的排放。某铅酸蓄电池用的酸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若用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该稀硫酸,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