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常见金属性质回答问题:
(1)将以下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补充完整。
(2)从Mg、Zn、Cu、Fe中选出适当的物质与稀硫酸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即可)。
(3)在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
盐酸是实验室重要的化学试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设计下列实验方案:向5mL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3滴酚酞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②向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得到下图所示的曲线.则a点时,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
(2)实验室可以利用稀盐酸等药品,制取二氧化碳、氢气.
I.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
II.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①_______,应选择制取并收集的装置为_②_(填字母).
III.写出实验室用稀盐酸与锌制备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①__,如用F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②___(填“左”或“右”)导管进入。用该方法制取的氢气除含有水蒸气外还可能含有杂质气体是__③_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M点的含义____________
(2)50℃时乙的溶解度___________
(3)通过改变温度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____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高锰酸钾受热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
(2)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__________
现提供C、H、O、N、Na 五种元素,按要求写出化学式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 _
(2)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_________
(3)汽水中含有的酸_________
(4)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碱____________
(5)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还原剂_______
学习化学一年后,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支持燃烧的气体一般是氧气”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
1.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2.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2)中燃烧?
【查阅资料】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探究】
实验一: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
③按照步骤②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实验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
(2)根据上述资料写出钠块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二中生成的黑色颗粒是,而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
①同学们围绕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乙认为是碳酸钠,丙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认为是氢氧化钠。
我认为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②对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供选试剂:A.石灰水B.氯化钙溶液 C.硫酸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则(在甲、乙、丙中选)的猜想成立。
③评价与反思: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拓展应用】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标有质量分数为16%的盐酸(图1)的实际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小明配制了2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然后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加入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测得剩余物总量为45 g。整个实验过程用pH测定仪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图2为测定仪打印出的滴加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关系图。
请以此次测定的数据,列式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
(4)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不考虑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