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目。
牟俸,巴人。景泰初进士,授御史,巡按云南。南宁伯毛胜镇金齿,俸列其违纵罪,将吏皆耸。天顺元年出为福建佥事。成化初,进秩副使。久之,迁江西按察使。
八年,□左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岁祲①,请发济南仓储减价以粜,令临清关税收米麦济振。皆从之。时大饥,虽获振,饥民众,转徙益多。俸请敕邻境抚、按随所在安辑,秋成资遣复业。又乞尽蠲州县逋课②。诏如所请,更命移临清仓粟十万石振之。至七月,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十月复言:“今救荒者止救其饥,不谋其寒。纵得食,终不免僵死,乞贷贫民布棉。”帝皆嘉纳。俸又檄发东昌、济宁仓粟十万余石为军士月粮,而以德州、临清寄库银易米振济,奏请伏专擅罪。帝特宥之。已,移河南输边粟济山东,□别给银为边饷,山东输京租二十万石,给本地用。十年又饥,请发仓储出贷。抚山东五年,尽心荒政,活饥民不可胜数。
以右副都御史改抚苏、松。俸性严。以所部多巨室,欲故摧抑之,乃禁索私租,劝富家出谷备振动千计,怨谤纷然。中官汪直有事南京,或谮俸。直归,未发也。俸初在山东,与布政陈钺负气不相下。后钺从容言俸短,直信之。十四年,俸议事至京,直请执俸下诏狱。先是,所亲学士江朝宗除服还朝,俸迓之九江,联舟并下。所至,有司供张颇盛。直□谓朝宗有所关说,并下狱。词连佥事吴扁等十余人,俱被逮。系狱半岁,谪戍湖广。
俸在江西时,共成许聪狱,人多议其深文③。至是被祸,皆知为直诬,然无白其冤者。逾年,卒戍所。(选自《明史·牟俸传》,有删节)
【注】①岁祲(jìn):祲,妖气。岁祲,这里指年成不好。②逋课:欠交的赋税。③深文:利用法律条文的苛细,给人加罪。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发济南仓储减价以粜发:征集 |
B.而以德州、临清寄库银易米振济寄:寄存 |
C.中官汪直有事南京,或谮俸谮:诬陷 |
D.俸在江西时,共成许聪狱狱:案件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八年,□左佥都御史巡抚山东
②移河南输边粟济山东,□别给银为边饷
③直□谓朝宗有所关说,并下狱
A.①为②而③则 | B.①以②且③则 |
C.①为②且③因 | D.①以②而③因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 |
B.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 |
C.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 |
D.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成化八年,山东发生大饥荒,牟俸想尽办法赈灾,但仍有很多灾民流离失所,牟俸就请求附近的官员暂时安置他们。 |
B.牟俸在山东赈灾的时候,采取了一些权宜之计,尽管并没有事先上报朝廷,但是他的举动也得到了皇帝的理解宽恕。 |
C.牟俸与山东布政使陈钺互不相让,陈钺在宦官汪直面前说牟俸的坏话,汪直相信了他,后来找机会将牟俸关进监狱。 |
D.牟俸亲近的学士江朝宗服丧期满回朝,到九江迎接牟俸,两人一起乘船东下,他们沿途受到了当地官员的殷勤接待。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纵得食,终不免僵死,乞贷贫民布棉。
②至是被祸,皆知为直诬,然无白其冤者。
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牟俸的“性严”?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王祥字休征,琅邪临沂人。性至孝。早 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有丹李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
汉末遭乱,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祥年垂耳顺,固辞不受。览劝之,为具车牛,祥乃应召,虔委以州事。于时寇盗充斥,祥率励兵士,频讨破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时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及武帝为晋王,祥与荀顗往谒,顗谓祥曰:“相王尊重,何曾既已尽敬,今便当拜也。”祥曰:“相国诚为尊贵,然是魏之宰相。吾等魏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阶而已,班例大同,安有天子三司而轻拜人者!损魏朝之望,亏晋王之德,君子爱人以礼,吾不为也。”及入,顗遂拜,而祥独长揖。帝曰:“今日方知君见顾之重矣!”
武帝践阼,拜太保,进爵为公,祥以年老疲耄,累乞逊位,帝不许。御史中丞侯史光以祥久疾,阙朝会礼,请免祥官。诏曰:“太保元老高行,朕所毗倚以隆政道者也。前后逊让,不从所执,此非有司所得议也。”遂寝光奏。泰始五年薨,奔赴者非朝廷之贤,则亲亲故吏而已,门无杂吊之宾。族孙戎叹曰:“太保可谓清达矣!”(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 谮:中伤 | B.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檄:征召 |
C.损魏朝之望,亏晋王之德亏:损失 | D.遂寝光奏寝:止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双鲤跃出,持之而归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
B.①览劝之,为具车牛,祥乃应召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C.①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②夫晋,何厌之有 |
D.①朕所毗倚以隆政道者也②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下面能够表现王祥“笃孝”、“清达”的一项是( )
A.①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②州界清静,政化大行 |
B.①祥以年老疲耄,累乞逊位②为具车牛,祥乃应召 |
C.①祥率励兵士,频讨破之②拜太保,进爵为公 |
D.①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②顗遂拜,而祥独长揖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祥非常孝顺。尽管继母对他比较苛刻,但他仍然秉持孝道。继母在冬天想吃活鱼,他甚至要解衣破冰捉鱼。继母去世,他居丧哀伤过度,容貌枯槁憔悴,需要拄着拐杖才能站立。 |
B.王祥有治政才干。他受徐州刺史吕虔的委托,处理徐州政务。当时徐州盗贼遍地,经过王祥的多次征伐,打败盗寇,徐州境内得以安定,政治教化得以大力推行。时人都歌颂他的功绩。 |
C.王祥很清高。在汉末逃避战乱中,隐居三十多年,州郡征召他,他都不做官。后来,在武帝时代,王祥和荀顗一同前往拜谒武帝,荀顗跪拜,而王祥竟然独自拱手长揖,对此,武帝很敬重他。 |
D.王祥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得到重用。王祥因为自己年迈体弱,多次上书请求让位,而武帝不准许。当御史中丞向皇帝请求免去王祥官职时,晋武帝还下诏书称赞王祥是国家元老。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上。(共1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 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也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执此以朝 |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
C.庭有枇杷树,吾要死之年所手植也 | 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今已亭亭如盖矣 |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
室西连于中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 B.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陈胜者,阳城人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C.客逾庖而宴 | D.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
某所,而母立于兹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第二人称的一项是()
A.而母立于兹 | B.久不见若影 |
C.汝姊在吾怀 | D.先妣抚之甚厚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分家后庭院内安置了许多小门,东家的狗向着西家叫,请客的时候,客人要越过厨房赴宴,很不方便。 |
B.家中的老婆婆曾是作者去世的祖母的女仆,她告诉作者,祖母曾拿一象笏给他,勉励他要努力学习。 |
C.作者的母亲在世时对子女关爱有加,她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关切地问寒问饥。 |
D.本文善于选取生活小事和平凡场景来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作者的深情,可谓“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3分)
译文:
(2)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3分)
译文:
将《寡人之于国也》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荒年 |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胜:尽 |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畜:家畜 |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责怪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河东凶亦然 填然鼓之 | B.弃甲曳兵而走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C.王好战,请以战喻 斧斤以时入山林 |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认为自己治国尽心尽力,孟子却认为他做得还远远不够。 |
B.孟子批评梁惠王作战胆怯,却五十步笑百步,是不能使国家强盛的。 |
C.孟子所谓的王道是指爱民、教民、富民,而梁惠王更崇尚霸道。 |
D.孟子运用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委婉地批评了梁惠王的过错。 |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老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晋书·符融传》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每小题2分)
(1)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2)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