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在《战国策续录》中说:战国时期,“国异政教,各国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荀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A.没有天子,没有诸侯,只有游说权谋之徒得势 |
B.分封制崩溃,各家各派提出各自主张,百家争鸣 |
C.孟子等儒生得不到重用,消极遁世 |
D.从现实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权谋之徒,摒弃儒家学说 |
战国时,孟子游说各国,大谈夏商周三代的德政,但几乎得不到任何人的回应,梁惠王 “以为(孟子)迂远而阔于事情”,对孟子所说不感兴趣。孟子对齐宣王所谈的“仁术”与“恒产”之类统一天下的“王道”,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的这种遭遇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保守迂腐失去了活力 | B.孟子夸夸其谈不受各国君主的欢迎 |
C.富国强兵争雄天下是主要趋势 | D.百家争鸣局面使儒家思想无法独尊 |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鱼尾、口角有虎须、额下有珠的形象。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以此看来,龙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
A.多元一体,综合创新的文化精神 | B.现实和浪漫相结合的文化特征 |
C.刚劲、豪爽、质朴的多民族色彩 | D.变幻无穷、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 |
《鲁滨逊飘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
C.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 |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
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对雅典民众的思想起了积极作用 |
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早期体现 |
C.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
D.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
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他
A.主张学以致用 | B.反对封建专制 |
C.主张男女平等 | D.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和彻底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