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2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关于反对投降主义》的演讲中说:共产党人要为共产主义奋斗,这是确定无疑的,但“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这是“到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毛泽东提出“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
A.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和性质 |
B.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致之处 |
C.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 |
D.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 《 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 性 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
A.《韩非子》 | B.《墨子》 | C.《论语》 | D.《道德经》 |
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实质是
A.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不断交往的过程 |
B.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
C.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
D.中原先进文化向边疆扩展的过程 |
下列改革措施与均田制相适应的是
A.整顿吏治、设立三长制 | B.设立三长制、实行租调制 |
C.实行租调制、制定官吏俸禄制 | D.实行租调制、迁都洛阳 |
北魏迁都洛阳后,改革的重点转向了
A.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 B.劝课农桑 | C.建设洛阳 | D.制度革新 |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
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又兴旺 | 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