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中国人在书写西方国家名称时,总加上偏旁(通常是犬字旁),但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这种情况就显著减少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夷”字的现象也越来越少。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是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称为“洋”了。这些变化反映出
①传统“贵华夏”“贱夷狄”观念的转变 ②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挑战
③中国社会近代化发展的历程 ④中国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图为拿起原始武器准备保卫家园的台湾高山族战士,这一情景与下列发生的哪一事件有关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 B.抗日战争的爆发 |
| C.甲午战争的战败 | D.八国联军的侵华 |
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 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
|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
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使馆大街”,兵部街改名为“马可·波罗路”……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 A.倾销鸦片 | B.传播宗教 | C.输出资本 | D.打开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