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主要反映出
| A.历朝皇帝关注先帝的言行举止 |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
| C.清代君主专制制度到达了顶峰 | D.记注官记载的史料有误不实 |
李贽说:“始皇帝,千古一帝也”。唐朝吴兢说:“始皇暴虐,至子而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 |
| B.前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 |
| C.前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前的秦始皇,后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后的秦始皇 |
| D.以上的说法全部都不对 |
曾有史书记载项羽火烧阿房宫,但有学者认为历史上根本不存在阿房宫。某同学为探究此课题,准备前往实地考察,他应去()
| A.陕西省 | B.山西省 |
| C.河南省 | D.河北省 |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 A.分封制的加强 | B.井田制的推行 |
| C.宗法制的衰落 |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 B.中正有序 |
| C.君权神授 | D.敬天法祖 |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
|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 C.宗法制 | D.三省六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