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
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 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
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
A.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
B.“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 |
C.亚洲的经济发展程度超过美国 |
D.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
1769年瓦特制成了他的第一台蒸汽机。这台蒸汽机在当时被形象的称为“恶魔”。因为它不断地吞吐烟火,而且动作像个魔王。但这个“恶魔”日后却对英国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蒸汽机给英国社会带的变化有( )
①新的交通工具火车出现
②英国采煤业迅速发展,导致空气污染程度上升
③工厂在城市中大量出现
④英国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在泰晤士河航行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些壁垒。导致英国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
A.光荣革命 | B.责任内阁制确立 |
C.工业革命 | D.第二次工业革命 |
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 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 ②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③传染疾病的肆虐 ④工业生产污染严重
A.①②④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③ |
白海军在《2049,相信中国》中指出:“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做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这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
A.从封闭走向开放 |
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
C.从分散走向整体 |
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 |